李文忠长子李景隆:被朱元璋器重,受建文帝信任,被朱棣称为功臣
相关推荐
-
他是名将之后,却屡战屡败坑惨建文帝,投降朱棣后下场凄惨
靖难之役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朱棣自身的原因之外,还要感谢对手.正是因为他们朱棣才能屡战屡胜,在这里朱棣最应该感谢的当属南军统帅李景隆.在朱棣打到南京城下的时候,就是李景隆开门迎降才使得他兵不血刃拿下南 ...
-
靖难之役,建文帝为何派李景隆对阵朱棣,后来李景隆为何投降朱棣
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长子,李文忠去世后,李景隆世袭了李文忠曹国公的爵位,这个时候仍然是朱元璋当皇帝,虽然朱元璋晚年弑杀了很多功臣,但是李景隆不仅没有受到迫害,反而被朱元璋不断升官,负责地方上练兵 ...
-
作为明朝的一大草包,为何却能成为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朱棣|李景隆|朱允炆|朱元璋
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崇拜英雄,因为英雄拥有常人不具备的特质,且能够做出令常人敬佩的举动. 历史上有许多国家英雄.民族英雄,他们在自己国家和民族陷入危险之际挺身而出,从而得到了后世的代代称颂.英雄并非人 ...
-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看好的李景隆为何在靖难之役中表现的那么不堪?
朱元璋并没有看走眼,李景隆的军事能力并不弱.但是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大有"内奸"的嫌疑.笔者打算从李景隆的出身,他和朱棣的关系,以及靖难中的实际表现这三个方面着手,来聊一聊他究竟 ...
-
朱棣鼓舞朱高煦击败盛庸,顺利渡江,不久李景隆为朱棣打开金川门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初一,朱棣下令将高邮.通州.泰州等地的船只调集到瓜州,带兵行至浦子口,盛庸率诸将迎战,燕军战败. 朱棣虽然拥有战斗力强悍的精锐骑兵,可是却没有正规水师,这是燕军的一个短板 ...
-
靖难之役的转折点:朱棣与李景隆激战于白沟河,从此转守为攻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初一,曹国公李景隆统兵从德州北上,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人统兵从真定北上,相约在白沟河会合,征讨燕王朱棣. 白沟河曾是宋辽两国边界,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这里镇守. 收到消 ...
-
建文帝亲表哥李景隆,两次战斗送朱棣人头百万,最后还当带路党!
李景隆在史书中不是很有名气,但痛失帝位的建文帝朱允炆,肯定对他刻骨铭心.别误会,不是和他还有什么深厚的感情,而是被他坑惨了! 通过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种种离奇表现,甚至有人怀疑,他是朱棣安插的卧底,专 ...
-
李景隆率军围攻北平,且看朱高炽如何坚守,朱棣如何将其击溃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十月,朱棣率军从大宁返回北平,这月十九,到达会州卫,对麾下兵马进行整编,开始设立五军,令张玉.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分别统领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把大宁的兵马分散到各 ...
-
靖难之役:李景隆统兵五十万进逼北平,朱棣不全力固守,却去借兵
一.朱棣为何认为李景隆必败无疑? 收到建文帝派李景隆统领五十万兵马出征的消息后,燕王朱棣笑着对诸将指出,李景隆必败无疑,而且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这个观点. "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 ...
-
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为何惨败给朱棣?朱棣道出了五大原因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当然对他来说这是"靖难"."清君侧".不久以后,朱棣在真定大败建文帝朱允炆的心腹耿炳文.这次惨败让建文帝脸上很挂不住,也让朝廷方面开 ...
-
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惨烈的明初"靖难之役"里,大明战神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显然扮演了十分滑稽的角色. 比起年轻时挨过饿逃过荒的老爹李文忠来,李景隆堪称含着金钥匙长大,连他的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