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薄荷

薄荷(《新修本草》)

【药品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以叶多,色深绿,味清凉,香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

【所治病位】  辛、凉。归肺、肝、少阳三焦经。

【所治病性】  辛、凉。宜于热证、实证。

【所治证侯】  1、风热表证,温病初起。2、风热头痛,咽喉肿痛。3、风疹瘙痒。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5、眼病外障。

【所具功效】  行散三焦津气,舒缓膜络挛急

【药理分析】  本品性味辛凉,气味清香,能散能行,升多于降,乃入肺经表卫,肝系少阳三焦气分,疏散风热,缓解膜络挛急药也

全身筋膜是由手厥阴脑外筋膜延展而来,与其手少阳三焦筋膜为表里。少阳三焦筋膜遍布全身上下内外,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均由筋膜构成,六脏六府均由筋膜连成一体,而由脑外筋膜主持十二经脉弛张运动,是其发号施令中枢。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有“十二脏”,除心、肝、脾、肺、肾外,颅内之脑,也是一脏。《脉要精微论》谓:“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指出颅内之脑,是主持神明之器。

直到《黄帝内经》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其主体,通过脏府相合,五体所主,七窍所系进行分类,成为五系,才将脑外膜络归属心系;脑外之筋与三焦筋膜归属肝系;脑中之髓归属肾系,成为五脏六府。脑外膜络改称心包,才称心为君主之官,仍称心包为心主,仍为发号施令中枢。

因其心主之筋已归肝系,所以心主主持十二经脉弛张运动功能也就归属肝系,凡属筋脉挛急,均从肝治。少阳三焦膜外间隙,古人称其为腠,膜之所至,即有腠理随之,是其津气流通之所,血络内外津气出入之枢。

心系血络遍布全身,无处不有,血络夹层即是腠理,更是无所不包,小至细胞膜外间隙也是膜的组成部分。《灵枢·卫气》篇谓:“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即是言其营卫运行全身,只有两条道路

少阳三焦是津气升降出入之所。何处经脉紧张,影响气血津液环流,何处即成病态,即有证象表现于外。前言本品辛凉,气味清香,能散能行,升多于降者,因其所治病证,惟有风丹隐疹涉及全身,其余病位均在中上两焦故耳。

本品除能辛散少阳三焦津气以外,尚有舒缓经脉、筋膜作用。《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所治偏正头痛;消风散所治风疹瘙痒;逍遥散所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失常。《审视瑶函》驱风散热饮之治风热外障翳膜骤生;散热消毒饮之治风热火毒,眼胞肿胀如环,目赤肿痛;凉肝清脾饮之治脾胃蕴热,胞睑红肿,睑肉生如鸡冠之物;《眼科集成》消风除热汤之治三焦风热,目赤肿痛;《银海精微》泻心汤之治心经火炽,血翳包睛,……等等,均配薄荷,究其药理,因为本品兼具疏风散热,解痉退翳两种功用,对于组织变态与气血津液阻滞,可以一箭双雕。本品常与疏散风寒之羌活、防风、细辛、荆芥;疏散风热之蝉蜕、桑叶、菊花同用者,盖病性寒热虽异,而其祛风解痉功用相同故尔。

【临证应用】

1、外感风热:本品常与银花、连翘、荆芥、豆豉、桔梗、牛蒡子、竹叶、甘草、芦根同用,是以银、翘清热解毒,消除病因;荆芥、薄荷、豆豉疏散风热,牛蒡子、桔梗泄肺利咽,《温病条辨》银翘散之治温病初起,但热不寒,头痛、咽痛,即为外感风热设也。

2、偏正头痛:《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之与羌活、防风、细辛、白芷同用,祛风散寒,解痉止痛,是以本品协助诸药疏散郁热。配伍川芎行气活血,茶清利水,示人解痉勿忘通调气血津液

3、风丹隐疹:《和剂局方》消风散,治风丹隐疹,以本品与羌活、防风、荆芥、僵蚕、蝉蜕同用,祛其三焦膜腠风邪,解其膜络挛急,而以川芎活血通络,厚朴、陈皮、茯苓调气行津,复用茶清冲服,增强茯苓利水行津作用。配伍人参益气,乃扶正祛邪也。此方也是解痉不忘通其气血津液,学者留意。

4、眼窍病变:眼为视觉器官,属于五官之一。是由肝系之膜构成外膜、中膜、内膜层层包裹而成。《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府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胞睑);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阐明了眼是五脏精华汇集之所,眼窍各部组织与其相应各脏紧密相关。如果发生病变,就可根据发病部位确定属于某脏,这一辩证模式,开创五轮八廓辨证定位先河。眼窍发生病变,无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都可引起膜络紧张、松弛、增生、破损;都可引起气血水津升降出入异常,盈虚失度,成为不通、外泄、虚损。其中组织病变责之于肝,肝主筋膜,眼是肝系筋膜构成故也

薄荷所治眼病,涉及心肝脾肺四经。《审视瑶函》驱风散热饮之治翳膜骤生,肝也;散热消毒饮之治风热外障,眼胞肿胀如环,目赤肿痛;凉肝清脾饮之治脾胃蕴热,胞睑红肿,睑肉形如鸡冠红赤,乃肝心脾两经之综合反应。《眼科集成》消风除热汤之治三焦风热,目赤肿痛;《银海精微》泻心汤之治血翳包睛;凉膈连翘散之治黑睛破溃,目赤红肿,肿痛难忍,眵多如脓,则由肺脾心肝气血两燔之象,见于目窍。本品辛凉,与其气郁化热病理相符,能使热邪外散,能使膜络舒缓,与其祛风解痉,清热解毒,通调气血之品配伍,可收散翳明目,消肿定痛效果

【用量用法】  3~10克,水煎服,宜后下。以免芳香成分挥发,影响疗效。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参考资料】

1、《滇南本草》:“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男女虚劳发热。”

2、《本草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疥疮,风骚隐疹。”

3、临床中药学药理作用: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控乙酰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醇等多种成分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薄荷脑有抗刺激作用,可使气管产生新的分泌物,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出,故有祛痰作用,并有良好的止咳作用。

编辑|李培


(0)

相关推荐

  • 薄荷

    薄荷

  • 张仲景和孙思邈论述:人为什么会得类风湿关节炎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以案说医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66篇原创文章 历节是指以遍历关节疼痛为主证,甚则肿大变形,不可屈伸,身体羸瘦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

  • ​左眼下眼皮跳动不止.

    ​左眼下眼皮跳动不止. 熬夜导致肝血不足,血不养筋.肝主筋膜,筋膜失养,血虚生风,所以抽搐引发眼皮跳动. 治疗方法:养血柔筋,息风养肝法. 方药:黄芪50 ,当归15,赤芍10,川芎10,地龙10,桃 ...

  • 针灸精粹

    gj196872 分享于2011-12-14 18:20 立即下载 举报 气海部位在脐下寸半. 穴性 固元气.一切气疾俱宜取此.手术针1寸灸百壮. 尺泽部位手屈肘陷中. 穴性调肺气. ...

  • 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二):解表药

    第一节  解表药 以能发散表邪,开宣肺卫毛窍,使其津气出表为其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之品,称为解表药.根据药性.功效.主治不同,一般分为发散风寒与发散风热两类. 解表之品,辛散能行少阳三焦津气,从其毛 ...

  • 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一):中药学概论

    |12年前,我跟随陈老门诊学习的时候,先生正在编写<中医治法与方剂>的第五版.闲暇之余,还在撰写中药相关内容,试图让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最后一步,落在实处.并计划发行第六版的时候,增补此篇, ...

  • 陈潮祖教授解小柴胡汤方义

    小柴胡汤原方剂量为:柴胡八两,黄芩.人参.生姜.炙甘草各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方歌"柴胡八两少阳平,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柴胡用八两之多,为主药, ...

  • 陈潮祖教授临床经验方选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陈潮祖(1929--),男,四川省宜宾人.因母亲宿疾久困,常延医诊冶,长期耳濡目染,渐至心有所感,情有独钟,遂矢志岐黄,以济世活人.18岁时,从同里名师孙芳庭习医,学成,悬壶桑梓,医誉 ...

  • 业师陈潮祖教授经验介绍

    发表者:赵东奇 业师陈潮祖教授,是首批选定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之一.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治病,善于把握病机,依法处方,用药看似平常,却每能获良效,有独到之处.临证尤擅运用经方 ...

  •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十二)

    (一)头痛案 庞某,女,30岁,1993年初诊. 刻诊:头皮.太阳穴疼痛,痰多, 涕稠,左脚疼痛. 舌红,苔黄燥,脉沉细. 处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制附片  茯苓  白芍  白术  干姜 白芥子   ...

  • 陈潮祖教授论著提要

    陈潮祖教授论著提要 一.引言 陈公潮祖翁,1962年开始撰写方剂学讲义,于1975年出版,即<中医治法与方剂>.多易其稿,分别于1980年.1995年.2003年.2009年第二至五次再版 ...

  • 陈潮祖教授论心包与少阳三焦实质

    经络有十二正经,而与之相合却为五脏六腑?少阳三焦是否具有形质?这两大问题一直是中医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陈潮祖教授数十年潜心研究心包及少阳三焦问题,从理论沿革.功能.病变规律.治法规律等方面阐释心包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