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5.【原文】伤寒二三日,阳明、...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八)
伤寒论第74条辨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症,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症,若 ...
-
二、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原文186
二.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原文186 [郑论] 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乃传经之次第.今三日而见脉大,可知其邪未传少阳,而仍在阳明也,何以知之,浮为太阳,大为阳明,弦为少阳故也. [阐释] 阳明 ...
-
伤寒论第5条讲解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
伤寒论第5条讲解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伤寒二三日是虚指,意思是说伤寒病已非初起,但是却没有见到明显的阳明.少阳证,这是没有传经的证据. 具体来说,阳明证的表现主要是180条:&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经方学社 7月6日 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上面说的是开始,一日.这个说过了两天三天的时间. 那么如果这个病传,一定是有征兆的,传哪去呀,它由表往里传,或者传阳明,或者传少阳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第5条: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上面说的是开始,一日. 这里说过了两三天的时间.那么如果这个病传,一定是有征兆的,传哪去呀? 它由表往里传,或者传阳明, ...
-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本条紧接上条论述伤寒不传经的见证."伤寒二三日",说明伤寒受邪在时间中的次第,不能拘泥二三日.伤寒始在太阳经,次传阳明经或少阳经.临床上二三日不见阳明和少阳证,仲景判断不传经,邪气 ...
-
伤寒初学锦囊集——之二……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证等
对治最常见伤寒病的几道方子,得从<伤寒论>的经文,与临床实战两方面得来. 俺上一个日志,分析了<伤寒论>中,第1至第3三条经文,说这三条经文是太阳病的总纲.但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 ...
-
四、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心中筑筑然跳动和烦扰不宁的证状。),小建中汤主之(呕家(指素有呕吐症状的人)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原文102
四.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心中筑筑然跳动和烦扰不宁的证状.),小建中汤主之(呕家(指素有呕吐症状的人)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原文102 [郑论] 按太阳司寒水之令,今二三日未见别经病情,只见 ...
-
宋版《伤寒论》第8条“足阳明”考
宋版<伤寒论>第8条"足阳明"考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此"足阳明",通行教材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经病
伤寒悬解卷六 阳明经上篇五十章 胃 阳明实证 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阳明者,胃之经,胃者,阳明之腑.阳明病,有经有腑,经主传输而腑主受盛.病在太阳之经,若胃阳非旺,则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六日经尽汗解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病来路
阳明七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1 伤寒,脉浮而缓,太阳表闭之浮,太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