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工资翻番,他们干了些什么?

上卷 第三十六回 第三节:

【原文】
如今且说王凤姐自见金钏死后,忽见几家仆人常来孝敬他些东西,又不时的来请安奉承,自己倒生了疑惑,不知何意.这日又见人来孝敬他东西,因晚间无人时笑问平儿道:“这几家人不大管我的事,为什么忽然这么和我贴近?"平儿冷笑道:“奶奶连这个都想不起来了?我猜他们的女儿都必是太太房里的丫头,如今太太房里有四个大的,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分例,下剩的都是一个月几百钱.如今金钏儿死了,必定他们要弄这两银子的巧宗儿呢。”凤姐听了,笑道:“是了,是了,倒是你提醒了.我看这些人也太不知足,钱也赚够了,苦事情又侵不着,弄个丫头搪塞着身子也就罢了,又还想这个.也罢了,他们几家的钱容易也不能花到我跟前,这是他们自寻的,送什么来,我就收什么,横竖我有主意。”凤姐儿安下这个心,所以自管迁延着,等那些人把东西送足了,然后乘空方回王夫人.
【端木持易见解】
清朝的银子,一两有多少价值?
我们先看看材料: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引用清朝档案,乾隆、嘉庆时期,短工每天挣10文钱左右,最低每月130文钱,此时白银价格还没猛涨,基本上是1000-1200文钱兑换一两银子。《中国通史》还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乾隆21年,河南唐河县的吕魁元给当地郑天禄家做长工,工钱为一年2500文。
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一书中记载:康熙年间,米价最低的时候,2文钱可以买一升。1升米,一斤半。遇到灾年,物价沸腾,约每升5-7文钱。
清代康熙年间的鱼价一般是每斤20文左右,猪肉是每斤30至35文,鸭蛋一文钱45个,鸡蛋一文钱54个。嘉庆道光时,鱼一斤25至40文,猪肉一斤五六十文,少数高价有至七八十文者,百年时间里,物价上涨了30-50%左右。”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大约知道,短工每天10文钱,一个月300文钱;长工约每天7文钱,一个月210文钱;社会最低月工资约为130文钱,日均约4.5文钱左右。
一个人每天需要1斤米,约为2文钱;最低工资大约仅可养活2个大人,一个小孩。一个长工大约能养活3个大人,1个小孩。这和现代资本社会的工资定价原理是一样的:仅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总价格,即仅仅满足糊口而已。康乾盛世,那是骗鬼的,如果说是盛世,那也不过是地主老财们的盛世。雇佣工人和无地农民,和现在一样,仅仅糊口而已。
如果月薪是一两银子,那几乎是一个长工的5倍工资了。王夫人房里的大丫头的月薪是1两,小丫头的月薪是500钱,也是普通长工的2.5倍了。
金钏死了,那些仆人们的子女,特别是在太太房里的,自然有机会升迁了。升迁的结果是能让女儿的工资翻番,地位也可以升一个台阶,说不定还能将来给主子做妻做妾,那就更加飞黄腾达了。
王熙凤就是抓住了她们的这个心理,所以才说:“这是他们自寻的,送什么来,我就收什么,横竖我有主意”。“凤姐儿安下这个心,所以自管迁延着,等那些人把东西送足了”再说。问题是,怎么才算“送足”呢?我想,一般情况,最起码要一年工资以上吧,大约是12两银子,这是少不了的。
王熙凤自己不知足,是因为她算定了那些仆人们也不知足,“我看这些人也太不知足,钱也赚够了,苦事情又侵不着,弄个丫头搪塞着身子也就罢了,又还想这个”。在王熙凤眼里,那些人钱也赚够了,苦差事又不干,已经让女儿做了丫头接了班,还想着让女儿成为大丫头,还想谋划着做妻做妾,一步步往上爬呢!
恩,这事儿看起来是仆人们的奢望,实际上,荣国府里的人,不也是一样吗?她们不也是这样谋划着让自己在宫里的丫头女儿一步步升迁吗?宫里的人不也是和王熙凤一样戏弄他们吗?
宫里如此,荣国府如此,天下哪里不是如此呢?
过去日此,今天如此,将来是不是继续如此呢?
这事儿扩开了讲,就不是哪朝哪代的事情了,而是具有普遍的规律的性质了。
等级制下的层级跃迁规律,就是仆人们这样奉承和王熙凤设套的把戏。你们看清楚了吗?
当年金钏怎么进去的?恐怕也少不了如此这般。可惜,她已经去世了。新人不思量,踩着她的血泪之路,继续往前冲,岂不悲乎?
更可恨,那卖儿卖女的父母,在重利面前,又岂会在乎这些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