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中国建筑史话语的建构与被认知
相关推荐
-
福建华林寺(元妙观、陈太尉宫),江南最早大木构建筑
2020年10月16-19日,分别参观了福建地面上最古老的三位元老级木构古建筑遗存,也是三座公认的江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大木构建筑,这也是我福建之行的重中之重,也可以说专门为长江以南三位元老级建筑 ...
-
广东【千年古建游学】
[千年古建游学] 谈起唐宋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朋友,则首先会想到山西的唐宋遗构.确实,中国现存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山西占了近80%. 与北方地区的古典建筑相比,岭南古典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建筑风格 ...
-
为古建摄影,犹如用眼睛欣赏古典音乐
飞檐斗拱的亭台楼宇.恢弘壮丽的宫殿建筑.诗意的园林以及古朴的民居--这些分散各地的各式古建筑,共同演奏了这支气势磅礴的古典乐曲. 中国古建筑的魅力从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往往越积越深厚,也屡次被吸引. ...
-
【一个人旅行的第九站】山西:重走梁林路,品古建之美
山西 这个省份,仿佛总是被游客们忽略,人们对它的印象永远停留在"煤炭"二字.此次在 山西 短短的四天三晚完全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这是一个质朴而内涵丰富的省份,它拥有众多的珍贵的古建 ...
-
凭什么“地上看山西”,山西古建到底有多牛?
在20世纪初,有一位名叫 伊东忠太的日本建筑史学家,曾先后六次来到中国研究中国建筑. 伊东忠太 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 回到日本后,他撰写了一本<中国建筑史>,并在书中说:在中国境内, 唐代木 ...
-
山西的古建筑究竟有多牛B
这里的历史像黄河水一样绵长,这里的人民也像黄土地一样朴实,这里的古建筑最能激活血脉深处的民族因子. 山西没有光鲜的外表,有时还显得过于朴素,如古建筑洗尽铅华的原木构件. 而这种质朴才是最踏实的一种美, ...
-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点和画图系列之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北京·筑梦设计 2021 中国建筑史 重点知识点和画图总结 北京·筑梦设计 #前言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筑梦大家庭,2021年考研已经结束,2022年考研的同学已经在马不停蹄地备考当中. 考研这条路 ...
-
遗世珍宝,梁思成手绘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图像中国建筑史>一书,是对梁思成五十九幅珍贵的手绘建筑图纸重新修复而成.序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南来写,王南曾多次在<读库>普及古今中外的建筑知识,讲古罗马的万神殿堂 ...
-
洪坑土楼群被评为世界遗产,堪称中国建筑史的奇迹
如果说到土楼,你肯定不能说出他具体是哪个景区,实际上呢,在福建土楼有非常多的地方都有分部,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洪坑土楼. 这里的土楼更加的原汁原味,有很多都是有人居住的,并且这些土楼都是分布在一条小河的 ...
-
追踪辨析西方哲学的阐释学资源,古今通观、中西借鉴,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构建世界话语体系中的“中国阐释学”。在阐释学领域做出“中国表达”,使得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应着重探讨阐释的本质、界
张雄 李晓 | 现代性与阐释的限度日期:2020年08月20日 23:23:08 作者:本站编辑在西方哲学中,有两种阐释世界的方式.一是没有遮蔽的"道说",一是有确定性的阐释.从& ...
-
必须打破学术界的陈见,中国的话语权才能走向世界
当今学术界有两个成见:一个是西学成见一个是传统成见.这种所谓成见并非一般之定见,即固定的认识.现成的见识.成型或定型的看法.习惯看法.这种所谓成见是指由哲学理念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之成见是很难改变的.当今 ...
-
艺术家黄建南,奔波世界各地49年,以双重身份争夺中国艺术话语权
50后艺术家黄建南,墙内开花位居第二,墙外更香又获五大殊荣!奔波世界各地49年,以双重身份争夺中国艺术话语权! ▲黄建南油画新作(局部). 油画发源于欧洲,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无论是曾经的巴黎还是现在 ...
-
中国建筑史课堂笔记(第十四讲):清代建筑的艺术和技术
说到艺术和技术,其关键词在于"设计".艺术设计和技术的设计,需要分几部分来阐述. 一.世界的视野下清代建筑的设计 建筑设计这个词来源于西方,古罗马时期就有建筑师(维特鲁威),到了文 ...
-
依托《中国建筑史》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十)门
门:有的门仅有门洞,用于车马通行:有的则设门扇,用以阻隔内外. (1)铺首:门钹的一种.以兽面装饰,相传为龙生九子的"椒图","形似螺蛳,其性好闲,故立于门上" ...
-
2021年木衣锦绣第四期学术论文(三)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建构新探 ——基于文献、实物和技艺的色彩量化...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建构新探 --基于文献.实物和技艺的色彩量化分析与色谱生成实践 李路珂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通过对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出版物和标准的梳理,发现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研究存在的不足.首先对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