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书田】——我心中的“Beijing Opera”

01
“外国人把咱京剧叫做Beij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每当我唱起这首《说唱脸谱》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02
我和京剧的情缘始于一本名叫《京剧》的旧书。记得在我小时候的暑假,有个京剧团来我们村演出,我经常和小伙伴去看他们排练。那时候的我,被舞台上漂亮的衣服、花花绿绿的饰品深深吸引着。看得多了,我也会模仿着走几步,亮个相,还学会了“吊嗓”。去的多了,和剧团的大人们熟稔起来,其中一位阿姨尤其喜欢我。一天,这位阿姨递给我一本书,拍拍我的头说:“小姑娘,你挺有耳音,希望你将来也能吃这碗饭。好好读读这本书吧。”虽然书已经卷了边,褪了色,但封面上“京剧”两个大字分外醒目。




因为对阿姨的感谢,更因为喜爱,我开始苦读这本书。字认不全,我就借助家里的一本旧字典或请教大人。慢慢的,我认字认多了,从书中了解到很多知识。京剧是一个有200多年历史的剧种;它蕴涵着“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它包含着“生、旦、净、丑”的行当分类,拥有“皮、黄、锣、鼓”的伴奏结构;它的人物面部化妆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脸谱。最有趣的是,从脸谱的颜色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是聪明还是愚蠢,是受人爱戴还是遭人厌恶。例如,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如“三国戏”里的关羽;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又象征粗放豪爽,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和“三国戏”里的张飞;白色脸体现的是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
03


再后来,我没有如当年的演员阿姨所期望的那样端上京剧这个饭碗,而是走上了讲台。在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师的这些年里,我特别喜欢六年级课本中传统文化这一单元。其中《京剧》这一课,我年年教,年年有新感触,总教也教不够。女儿小时候也算有些艺术细菌,经常跟着电视节目学京剧唱段,学得也有模有样,还在学校的六一联欢会上表演过节目。我想,这大概就是连接我们两代人的京剧情缘吧。直到如今,每次回老家,我都翻翻书橱中那本已经残破的《京剧》,感到分外亲切。
04


05
最近,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虽然里边没有京剧这个项目,但是孩子们也都能按照自己的爱好参加自己喜欢的书法、泥塑、诵读、布贴等等社团活动。我想,如果我小时候赶上现在这么好的教育资源,也许,我真的会走上艺术之路呢。我虽然没有吃上这碗艺术饭,但是我希望我的一届届学生们能和我一样理解京剧,喜爱京剧,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瑰宝,让“Beijing Opera”走向世界!


欢迎您和我们一起讲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