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天下】(肖娟)品读湘西

品读湘西

★作者:肖娟

 

提到湘西,人们会很自然想起那里美丽的风景,山高大挺拔而又不失疏朗俊雅,水清澈透亮却完全出自天然。人们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去张家界、天子山、黄龙洞,大饱眼福。可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除了走马观花看风景,更多的是想比别的游客多一份体验,原汁原味的土家族、苗族,哪怕是一点皮毛。

湘西的山山水水,大多数我都走过,有些地方是跟随旅行社去的,有些地方是朋友领着走的。跟旅行社走,不说日行三百里,基本上是车览路边风光。到达某处景点后,下车步行,平时不锻炼的两腿累得直抽筋,除了赶路,还是赶路。路上的游人亦行色匆匆,想必都是大老远跑到这儿煅炼身体,寒暄之后,不禁哑然失笑,况且一路上耳根得不到半点清净,不时有导游的吆喝声传了过来:

“请大家看过来,对面的这座山,样子像极了老鹰,紧挨着老鹰的是天女散花,天女挽着花篮,非常的美丽吉祥……”

三分长相,七分想象,把景点编排过一两个故事或传说,就美名其曰旅游文化,听起来很好玩,可笑过之后,心里难免有点失落,游客里不乏高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岁孩童的逻辑不好糊弄人。

在我看来,出门旅游是需要到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的,否则领略不到真实的风情,更甭说别具一格的味道了。吃饭可以,风味小菜可以通过吃,品尝出它的味道,可是对一方山水来说,其风韵与内涵却是要放慢脚步,停下来,悉心品味。

这一次在湘西呆了八天,住亲戚家里,开着朋友的新车,或快或慢行驶在国道柏油路上,山,似曾相识,水,是记忆中的清凉,闻着空气中五谷的清香,一路欢声笑语,心里欢喜满满,恨不得将路边草地上,几只悠闲山羊抱回家去。朋友说我是很容易满足的人,诚然如此,生活愈简单愈美妙,过于复杂,反而我找不着北,骨子里的柴火妞,没有办法。

在古丈县的小集市上,我们停了下来,路的两边摆满了本地出产的新鲜山货,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有的叫得出来名字,有的,哦啊!别“北瓜、葫芦、甜瓜”乱叫了,干脆直接说不知道,免得当街出洋相。瞧瞧这辣椒、茄子多新鲜,空心菜、长长的豆角简直能掐得出水来,嫩嫩的南瓜秧子,就是用清水煮,也是味道极好的。我提议要买些回去,朋友说家里有,去屋子后面的园子里摘就行了,用不着大老远的买!那口气透着自信、清亮,羡煞我也!

听人说南方的饭菜养人,如此鲜嫩、应季的瓜果蔬菜能不养人吗?怪不得湘西的女孩子一个赛一个水灵,小伙子也是健健壮壮的,我那干儿子,就属于特有精气神的,浓眉大眼,尤其那双大大的眼睛,乌黑黑的,很亮很美,牙齿很白,笑起来更好看,只是希望他再长高点,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个头高点,更踏实。集市上弥漫了浓浓的香味,那是烤玉米的味道,女儿要吃,干儿子便用当地的方言,给我们一人买来一根,在大街上吃东西,刚开始我还觉得难为情,提议拿回家吃,后来看他们个个边走边吃,还东看看、西瞧瞧,一副怡然自得,我也入流了。

一边吃还一边问,有无竹筒装的糯米饭,我记得曾经吃过烧烤味道的竹筒糯米饭,一问去张家界准有,后来,我从张家界的黄石寨下来,果然吃到了,仍然是记忆中的美味,连吃了两截才觉过瘾。

朋友的家在湘西的花垣县,在路上听人讲起一位曾经享誉歌坛的青年歌手,就隐居在张家界的千门山,整日与清风明月、青灯黄卷相伴,落发出家了。“梳却三千烦恼丝,青灯黄卷绝尘缘”,当是一种境界,一种勇气,有朝一日,去参拜她,聆听她的开示。生活亦是道场,在尘世中修练,更加需要定力与智慧,能脱离真诚清净与正觉慈悲的这些个名相,就还原本来面目。生活的选择无有高下,禅茶诗歌都是一味,指月为路,手指不是路径。

花垣县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秀丽小城,城市并不大,但我觉得恰到好处,在城中心有一座石拱桥,四周是圆弧形,我一直分不清楚它到底是东西走向还是南北走向,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清澈的河流能从桥底下缓缓流过,河面上不时能看到“小划子”(当地方言)如一叶小舟轻盈掠过,给这座小城平添了几分灵气。有时候,看见一种竹排,悠悠洒洒,荡漾在河面上。有一次我看见了竹排的制作,将十几根竹竿削好了,长短一致,粗细均匀,尔后用特制的麻绳,一定要在桐油里浸泡过的那种,细细地绑好、晾干,便是一副竹排,成了船家运输、出行的交通工具。

傍晚时分,我爱站在桥墩上看晚霞,还有大大小小的竹排,一抹绛红的夕阳映照着小竹排的背影,愈行愈远,直到水天一色。不远处,黛青色的小山向河流伸出了温柔的手臂,消失在地平线上。天空中不知名的鸟儿排着队、唱着歌儿,飞回它们温暖的巢。回过头来,街市上人来人往,但并不拥挤,保持着一种井然的秩序。年轻人似乎都向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发展的代价是不破坏自然资源为前提的,如果一定要破坏,那我仍然选择小桥流水,楼台人家。

朋友赞同我的观点,不愿意太赶时髦,但也不希望过于闭塞。桥下这条清澈的江水,朋友也说不清楚它的名字,只知道是沱江的一条分支,从他小时候就有了,掐指一算,在花垣小城至少流经了四十年,蜿蜒缠绵,千回百转,印象中它没有干涸过,只涨过几回水,日日夜夜陪伴着花垣的每一个朝阳与晚霞,给小城平添了许多的秀气、妩媚。从这里驱车只要十多分钟便到了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

《边城》里的翠翠姑娘是花垣县城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边城汽车站下车,乘船几分钟,来到茶峒,便看见翠翠仍然扎着长辫子,牵着那条大黄狗,站在小岛的中央。雕塑栩栩如生,游人都要同翠翠合影。绿草茵茵,白雾茫茫,翠翠是一个文静而忧郁的姑娘,她心里很向往山那边的世界,很向往有一天能有一只小船带着她离开这里,沈老先生很想帮助翠翠实现这个梦想的,但最终是未能如愿,翠翠难逃那个年代的命运缰绳。

湘西是一个人杰地灵、卧虎藏龙之地。翻开湖南的近代史,湘西籍的人士是赫赫有名,随便点上几个,像陈宝箴、熊希龄、黄河清等,毫不夸张地说,他们都是改写湘西历史的人物。而眼下声名远扬的黄永玉先生,就是黄河清先生之后。民国时期,黄老先生官位显赫,当属湘西的首领。将门出虎子,黄永玉虽然没有弛骋在战场上,但他以他的刻刀、以他的画笔、毛笔打开另外一条冲向世界的罗马大道。

黄永玉是一个性情中人,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他过日子完全随了自己心意,每到一处,他自己动手设计、建造房子,从结构到装饰几乎亲力亲为,这位老头真是越活越年轻。听说两年前,再次用家乡的土方、木材、石头搅和沱江的水,在故乡凤凰盖了第二座房——玉氏山房,可惜只看了外观,无缘入内,从朋友的介绍,以及公开出版的图书里看来,这是一处别致、不同凡响的别墅。黄老认为会享受生活的人,才懂得去创造生活。而生活的上品,往往是不着痕迹把自己融入自然,引领生活的潮流。凤凰古城那不经雕饰的美丽,就这样不经意间存流下来。

有些美是需要时光的积淀,比如凤凰古城的石板街、坨江水、还有依山傍水建造的吊脚楼,湘西土家人祖祖辈辈住的就是这样的房子,人畜同住。紧挨地面的第一层是给家禽预备的,第二层是住人,再上一层是晒台,用来晾晒谷物辣椒苞米之类的。眼下讲究一点的人家,已经将鸡、鸭、猪等家禽搬移到别处安家,同时还建有卫生间,把吊脚楼收拾得干净利索,成了游客们歇脚、参观的地方。遇上吃饭的时候,跟主人家商量一下,交点伙食费搭餐,便可以心满意足享用山里的新鲜蔬菜和烟火熏燎的陈年腊肉了。韵味十足的湘西官话。猛一听,似乎难懂,但多听了几次后,感觉十分悦耳亲切,走在凤凰古镇的青石板上,我也学会用湘西官话跟当地人攀谈了。

小的时候看电视连续剧《湘西剿匪记》记忆深刻,以为湘西还有土匪出没,现在一次次踏上湘西这片土地,读山、读水、读人,一路走来我悉心体会了人性的真诚与善良。土匪也许是久远年代的一种象征,当地土著会自豪地说自己的爷爷曾经是土匪,据说当年的土匪大多是劫富济贫。猛洞河的水在这个季节并不凶猛,游客一律按八个人一条船的配置,身上都是一色的橘黄色游泳背心,下了河没几分钟,船与船之间就开始了激烈的水战,不讲半点客气。

我们这一船妇女儿童较多,战斗力有限,可是不服输,一旦遇有挑战,个个便全力反击。如果有谁突然站了起来,船身就失去了平衡,往一边翻!一阵惊呼,一片喧哗!好在我们还不全是“称坨”,水性好的男士还没等孩子沉下,就首先抱了起来,一场虚惊。最好笑的莫过于我的女儿了,每当有别的船向我们发起进攻的时候,她也勇敢地参战,只不过她费尽力气从河里舀上来的水全部进了她哥哥的脖子里,因为他坐在她的前面,结果害了他一路叫唤,“涵涵,你别泼我呀!”

我们羡慕山里人的日子过得清闲自在,但他们羡慕我们能住在大城市里,见多识广。有了空闲,便成群结队出来游山玩水。究竟日子怎么过,是自己的选择,不过我一向是赞成读万卷书,莫如愿意行万里路;但书也要读,只是不要读死书,要读有用之书,让知识变成智慧,去改变命运。

(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表)

作家档案肖娟,媒体策划人,新闻,中文双学位,时常行走于电视,文学之间,茶饭余后喜欢随兴写点文字,曾出版散文集《润物无声》,生命是一场历练,随缘心安,作品曾被《读者》转载,现为海淀作协理事,正准备出第二本集子《学会爱自己》。

(0)

相关推荐

  • 阿来:我用三十年时间,把个人的湘西行旅拼凑完整了

    旧时的湘西,因为山高水深.交通闭塞而不为世人所知,直到上个世纪才通过沈从文的作品走入大家的视野.百年沧桑,百年变迁,如今的湘西早已不同于往昔.而在三游湘西的二十多年后,阿来到了常德,这个传统湘西的入口 ...

  • 张家界的五天

    第一天 火车到达张家界车站后,又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汽车颠簸,我们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凤凰古城.一路上导游阿妹为我们介绍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诡异可怖的"赶尸",多情湘女的蛊术,车行 ...

  •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q ...

  • 【文行天下】(陈素娟)懂

    作者:陈素娟 懂 初识懂字,在小学的课本上,新华字典解释为:知道.明白. 恍然,只有懂了,才能知道.明白. 满文军一首<懂你>红遍大江南北,歌颂了伟大.善良.慈祥.无私的母爱,一句懂你,道 ...

  • 【文行天下】(陈素娟)习惯 自然

    <文艺众家>第一期主题活动"秋.月"征稿启事: 时间:2016年8月28日至9月28日.内容:关于秋或月.形式:诗歌 散文 小说 书法 绘画 摄影.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 ...

  • 【文行天下】(陈素娟)有一种腔足以拉魂,有一出戏唱醉乡音

    <文艺众家>第二期同题征文<他 (她  它)>征稿启事: 时间:2016年9月29日至10月28日.内容:可写人,可写物,爱情.亲情.友情皆可.形式:诗歌 散文 小说 书法 绘 ...

  • 【文艺众家 第46期】(文行天下)北京之夏

    北京之夏 作者:张国领 A 作者:张国领 <北京之夏> 翻开日历才发现,今日立秋,北京从今天起已进入丙申年的秋天了. 立秋以后秋天肯定是来了,但夏天并没   有立刻消失,按照夏日那暴燥的脾 ...

  • 【文艺众家 第49期】(文行天下)父亲是一部永恒的书

    父亲是一部永恒的书   作者:王德兴 舞文弄墨多年,但写父亲的却没有几篇,并非我不想写,而是因为父亲的内蕴太丰富,所以不敢轻易动笔. 父亲1943年参加教育工作,足迹遍布故乡周围的数十个村庄.他的为人 ...

  • 【文艺众家 第50期】(文行天下)叫魂

    叫     魂 作者:刘汉斌 向日葵的花开在套海农场的土地上. 向日葵的花开在河套大地的胸膛上. 向日葵的花开在我从梦中被笑醒的脸上. 向日葵的花开得遍地都是. 整整一个夏天,我一直沉浸在套海农场三十 ...

  • 【文行天下】不是生活不精彩,而是你不精彩

    作者:杨旭 不是生活不精彩 而是你不精彩 新妹,乌黑的长发,高挑的身材,肤如凝脂.属于"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典型.除了上班,她似乎都在逛街.约会.K歌.参加派对.出席各类活动. ...

  • 【文行天下】走在怀孕的路上

    走在怀孕的路上 ★作者:史伟娟 40岁前,我是铁打着不要孩子,夫君也同意.30岁第一次意外有喜,毫不犹豫地做了,医生好心劝我:"你也老大不小了,第一胎最好能要,要不将来可能会不孕,或习惯性流 ...

  • 【文行天下】我一伸手,自己都笑了

    我一伸手,自己都笑了 作者:陈素娟 网上看到一个搞笑视频,两个乞丐坐在地上数着一沓钞票,脚边放着乞讨用的空碗.这时开过来一辆宝马,下来一位土豪,从钱包里掏出一张红钞扔到碗里,一个乞丐拿起钞票不屑地扔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