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至少对于我是如此。我从儒家学到了“拿得起”,从道家学到了“想得开”,从佛家学到了“放得下”。

儒家的精神趣旨如果概括为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有为”;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如果概括为三个字,那就是“想得开”;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无为”;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弛”。道家的精神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张”,是一门学问;学会“弛”,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佛教精神趣旨如果概括为三个字,那就是“放得下”;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无常”;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空”。佛家可以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主张在对永恒的极乐世界的向往中,使心灵得以净化。

儒、道、佛各家的理论虽各不相同,但在最高的境界上却是一致的:儒家成圣,道家成仙,佛家成佛,本质都是要明心见性。儒家通过“仁爱”之道,道家通过“自然”之道,佛家通过“慈悲”之道,来实现社会、人生的和谐与完善。

对于儒、道、佛三家的功能及特点,宋代有人概括为: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有喻: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儒家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乎《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已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来源于儒家。

道家是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当你身陷逆境的时候,道家还会告诉你:不要陷入到精神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要想得开,要看得远,要明白“祸兮福之所伏,福兮祸之所倚”的道理。

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翻开中国历史,会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逢乱世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道家人出来拨乱反正,等到天下太平定了之后,这些人就退隐山林,功成、名遂、身退。

佛学是百货店,有钱有闲,可以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买也可,但社会需要它;佛家,既言百货店,当然是五光十色,物货杂陈,琳琅满目,门庭若市。

富家子弟既保且暖,财大气粗,自然是要逛的,千金不惜,只要合心;贫穷儿却也少不了它,油盐酱醋,针头线脑,哪样是能离得了的?每个人所求的不同,但到最后所求诸的无非是自己的内心,每个人只要进了佛门,总可以找到自己内心所求的一些东西。

儒家的人生观是“乐观”、进取、向上,道家的人生观是“达观”、退让、处下,佛家的人生观是“冷观、忍让、放下。

因为儒家什么都“在意”,所以他有执着的精神、有为的气概、自强不息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因为道家对待什么事均以“适意”为上,所以他才如此崇尚逍遥旷达,任性洒脱,空灵飘逸;因为佛家对待什么事都主张“不在意”,所以它才任运自在,不执有无,解缚放下。

人生需要这三种精神和气质。该在意时即在意,不该在意时就不在意,生活中要寻求符合自然的适意。人既要有“乐观”的精神,也要有“达观”的心境,还要有“冷观”的智慧。

儒家讲“入世”,强调的是“有为”精神;道家讲“超世”,强调的是“无为”的精神;佛家讲“出世”,强调的是“空无”的精神。儒家告诉我们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我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世,佛家告诉我们如何潇潇洒洒地辞别尘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生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儒、道、佛中得到解决。南怀瑾先生说:“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0)

相关推荐

  • 儒道佛三者的关系

    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儒家重做人. 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 儒者言性,而佛者见性.儒者劳心,佛者安心.儒者贪箸,佛者解脱.儒者有为,佛者无为.儒者分别,佛者平等.儒者治外,佛者治内.

  • 得意时儒失意时道绝望时佛的解释

    ​第一句:得意时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典型不只是老夫子更是士大夫,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再加上"仁",所以春风得意的时候讲儒,你的得意就不会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不会是朱门狗肉臭 ...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作为龙的传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儒.释(佛).道 作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平分秋色之中又可三教合一. 学习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qu ...

  • 在中国,这叫“三观”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谁谁三观不正:谁干的事情让人毁三观:三观不合,我们分手了. 仿佛一旦意见不一致.观念有分歧就是三观的问题. 什么是三观?在哲学层面上, "三观"指的是人生观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通往佛缘寺的路/双井铺

    通往大众山佛缘寺的路有两条.一条从桃花新村拾阶而上.穿过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山居民小区.七拐八弯约四百左右台阶,入佛缘寺大雄宝殿前山门.另一条从环城路进入魏源公园铜像广场,开车直达佛缘寺后停车 ...

  • 人生6智 立得正 行得稳 想得开 放得下 吃得饱 睡得香

    立得正 正,是规矩. 正,上一下止,守一而止.原意是说,天下定于一,天下定于某个标准,所以正有"规矩"的意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立于世,就要各安其位,当官的守当官的规矩,小民守 ...

  • 平淡看待得失,想得开放得下,做人才不会累

    人淡如菊:平淡看待得失,想得开放得下,做人才不会累 原创梁小黎 文丨梁小黎 <人淡如菊>淡淡地叙述一段发生在英国的感情,一个淡淡的英国男人,一个淡淡的来淡淡地去的中国女子,平淡里却有那么多 ...

  • 跟道家学想得开,跟儒家学拿得起,跟佛家学放得下!

    蒙牛老总牛根生说: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 ...

  • 看得淡,想得开,放得下!

    文/飞鱼 白落梅 在<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中说,"人生像棋,人生如酒,人生若梦,人生似戏,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命定的故事中演绎自己." 时令徙转,浪里浮沉,有些人成为了过 ...

  • 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

    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人生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人生三大快事:美酒,挚友,枕边书.人生三大憾事:遇良友不交,遇良 ...

  • “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三重境界,豁然开朗!

    许菱子 - 高山流水.mp33:30 来自古韵国学 所谓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对此蒙牛老总牛根生说得很精彩,他说:儒 ...

  • 儒家拿得起,道家想得开 ,佛家放得下

    儒家"拿得起"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q ...

  • 拿的起,放得下,想得开

    拿的起,放得下,想得开

  • 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顺其自然过生活

    大道知行 2021-02-01 10:18 关于陶渊明其人,苏轼曾经说过:"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做 ...

  • 人生六智:立得正,行得稳,想得开,放得下,吃得饱,睡得香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01.立得正 正,是规矩. 正,上一下止,守一而止. 原意是说,天下定于一,天下定于某个标准,所以正有"规矩"的意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人立于世,就要各安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