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控按键改成中文,你能接受吗?

国内销售的汽车目前只出现过两个品牌的中控按键使用过中文,一直坚持使用中文的是比亚迪,不仅车型命名为“秦、唐、宋、元”等,按键标识也是一改传统,采用中文。

比亚迪的的中控按键使用汉字,这也引发众多舆论,有人为这种行为点赞,还有说是比亚迪为了赢得客户的爱国情怀,实用价值不高;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也对该事项回应:涉及中国文化的东西,即使错了,也要坚持;为了这份执着也要给比亚迪点个赞。除了比亚迪,竟然还有一个合资品牌使用中文按键,那就是讴歌,不过后来也逐步取消。

为何全世界的车企几乎都使用的英文简称,包括那些母语不是英语的汽车强国,如德国、日本。主要有以下几个缘由:

  • 早在17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大扩展,据统计英国殖民地高峰期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殖民地面积是英国本土的100多倍。英国占领的殖民地推行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使得英语一直是最畅通的语言,我国1983年就将英语纳入高考。汽车作为一项细分行业,只能随大势。
  • 英文简称更易表达,部分按键使用汉语文字过多,如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重要信息的按键是无法用汉语简明易懂的表达,还比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我们习惯了NBA,给个全称,可能还要考虑是不是看了一个假新闻。
  • 汽车市场已经全球化,合资车企和国内大企业都已走出国门,在汉语没有普及的情况下,遵循传统更易让人接受,而且零部件的统一对汽车成本、智联管控更加有利;
  • 最后一项在国内,更多的是更愿意接受英文,这里不是说崇洋媚外,在大众的观念里,英文标识档次更高,很多加装的车内音响专门贴有BOSCH,彰显品质。

总结:

不能说英文标识就是崇洋媚外,汉语就是爱国,也不能否定汉语就一定没有英文简洁好用,终究这次都是组成汽车的次要因素,真正把产品做好,走向世界,使用哪语言才更有主动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