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丨难忘故乡那一碗大肠汤!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罗山南大河附近 摄/马哥)
一碗猪大肠,一股家乡味。
嫩嫩的猪大肠,酱色的猪血、白白的水豆腐或千张皮,撒上荆芥,小蒜苗,碎辣椒,白的红的绿的,色彩艳丽,浓香四溢,咬一口不油不腻,滋味醇厚,再配碗大白米饭,吃下去唇齿留香,腹中就是一天都不觉得饿了。
故乡罗山的猪大肠啊,令我魂牵梦绕。
它是不管什么季节都可以饱尝的美食。寒风凛冽的时候,约几个同伴一起下个馆子,叫上几碗猪大肠,再来几杯烈酒,看着窗外白雪飘飞,室内大肠汤香气四溢,吃着真是身也暖和心也暖和;
夏天炎热的夜晚,再一起开上几瓶冰镇啤酒,就着一碗热辣辣的大肠汤,既开了胃又美了肚,一股难得的舒坦在肚里散开,引得大伙儿更是谈意颇兴其乐无穷。
罗山的大肠汤驰名豫南,外地人过罗山有机会的话总要来尝尝大肠汤,他们往往不尝则已,一尝便留下念想。我问过几位外地的同事为什么喜欢,他们说罗山大肠汤第一是香,香而不腻;第二就是能让人回味,那种味道说不清道不明特别能让人上瘾。
说的多了,他们就问我哪一家最好吃。罗山大肠汤馆向来有几家之争,以李老太最为正宗,又以防疫站最为口耳相传。据说滋味吃起来都大同小异。听李老太大肠汤馆的创始人曾经说过,李老太太在最开始做猪大肠时,其实主要是卖给那些干苦力活的人,一般人还瞧不起这种食品。

那些整日辛劳的人身体需要大量补充,猪大肠作为猪的下水料,原料便宜却又营养丰富,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别看猪大肠端出来时,细细碎碎,但是当初制作起来却是相当不易,李老太太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将盘盘绕绕、滑腻腥气的原料大肠放到大盆里,再用手和上料细细搅拌,一道工序做下来丝毫也不亚于一场重体力活。
唉,这是辛苦的人给同样辛苦的人准备的一道美食,里边不光有咱们罗山人勤劳吃苦的精神还有咱们罗山人互帮互助的写照。
记得有一年回家,一路颠簸,火车晚点,到罗山时已经是晚上8点,家里肯定没有饭了,我同一起的老乡就在汽车站吃了碗大肠汤。那时天正下着雨,我俩秋衣单薄,哆哆嗦嗦地各捧了一碗大肠汤,雾气迷蒙之中,浓香传来了家的气息,一时没忍住,眼泪哗地就下来了,
也许猪大肠的味道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但喜欢吃的不管到哪里都忘不了大肠汤。
现在大肠汤馆开枝散叶,信阳各地都有,更是开到了天南海北,说不定在什么偏僻的地方就有一家大肠汤馆。如今我每每吃到猪大肠,还是总觉得家乡的滋味最为正宗,因为那里有养育我的一方水土,有勤劳热情的一方乡亲!
(文:育儿慢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