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没坚持做好三件事,初中影响很大!初三孩子家长的经验教训

文|凝妈

20年教龄的老师说过一句话:“孩子未来能走多远,从小学就能看出来!”

有道理!

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赢在终点》中说,如果孩子上课听不懂,只能干坐在教室里熬时间,虽然这个学生每天也背着书包去上学,其实是在混日子,已经被淘汰出局,只不过等待中考或高考办一下手续而已。

如果小学没有好好学,到了初中就无法衔接,上课就像听天书。听不懂就会影响作业质量,作业做不好就不能巩固所学知识,考试时自然会抓瞎。

上次跟孩子同学家长聊起孩子的问题,家长很后悔小学时没有狠心管好孩子,导致孩子上初中时很吃力,我也有同感!

现在儿子上初三了,遇到的很多问题,总结来说都是小时候没有坚持让他做好,过于放任的结果,在初中就会逐渐显现。

小学没坚持做好三件事,初中影响很大!

本来孩子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可是因为小学的放纵,导致出现严重偏科现象,尤其是语文成绩特别糟糕,体育成绩也差强人意。总结来说,最后悔没坚持做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阅读

孩子在三年级之前是一个很爱阅读的孩子,读了上千本绘本,读了数十本章节书。

可是三年级之后,因为特别痴迷科技,挤占了阅读时间。不喜欢看文学书,一看书就犯困。因为工作太忙也没有给他好好规划,导致阅读少并且浮于表面。

最终的影响是,阅读理解看不懂,文字总结能力、组织能力都比较差。

郝景芳说:这个世界的智慧,大都是用书来传承的。

这个暂且不说,就说语文成绩吧。

现在的语文考察的是能力,而且考大量课外知识。比如根据书中的某个情节填空,如果没有读过这本书自然无法回答。涉及的书目很多,出题很随机,必须要大量阅读、还要精读。

孩子越小越容易培养阅读能力,孩子到3年级时,会出现轻微的叛逆,如果不注意坚持引导,孩子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方向走下坡路。

一定不要因为孩子前期爱阅读,就认为孩子永远爱阅读了。小学阶段要一如既往的坚持阅读,只要家长坚持,孩子就会坚持。

第二件事:书写

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写的字特别工整漂亮,坐姿非常端正,经常作为班里的模范,是同学效仿的对象。他也很喜欢写字,自己提出去报写字班,学起来很认真。

也是在三年级之后,孩子忽然学会了“省事”,写作业的时候字写得很小,一个格子能写4行,他说这样可以写得快。有时候还会用两支笔一起写,花样繁多。写字也不再工整,潦草太多。

因为书写的问题没少跟孩子怄气,但是他就是屡教不改。

上初中考试改成电脑阅卷,他这个字体就是最不受欢迎的那一个。阅卷老师看不清、印象不好,有些字也容易混淆。有老师说过,这样的字迹会损失5-10分。在分分必争的考试中,1分都能影响名次、影响升学,别说是5-10分了,那要多惨。

初一,老师还会专门拿出时间让孩子练字,到初二就没有了,如果小学不好好练字,初中几乎就没机会了。到初中作业多,更是没有耐心好好写字。

所以,孩子在小学一定好好练字。三年级时千万不要放松,不要想当然以为孩子自己会改正,要让孩子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能送去培训就去培训。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夕之功,需要坚持不懈。

第三件事:运动

孩子小时候也很喜欢运动,自行车、轮滑、游泳、羽毛球等等,学起来轻松不费力,但是没有坚持下去。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之后,就会变得比较懒惰,只想在家里玩玩具,不想外出运动。青春期后,体重慢慢增加,运动起来有些费力气,就更加不爱运动。

小学阶段有体育测试,但是和升学关系不大,家长也不太了解测试成绩,所以很容易忽视孩子的运动。

初中以后,体育测试就是一项重要科目,和物理、化学一样,仅次于语文、数学、英语的重要程度。体育不好,升学、奖学金都会受限制。

如果小学运动能力差,初中也不能一步登天,只能忍受较差的成绩,或者要付出比别人百倍的努力。有的孩子为了取得好成绩,腿都练出问题了,非常让人心疼。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定让孩子从小就爱上运动,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到初中就会轻松应对体育测试。

孩子很难坚持,只有家长要付出诸多努力。每天养成带孩子运动的习惯,有条件让孩子进行体能训练,孩子才会受益。

小学还要注意什么事项呢?

小学阶段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一些能力关系到孩子未来一生,比成绩还要重要。

1、时间管理

《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中提到,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拥有卓越的时间管理能力的人。

时间管理能力越早培养越好,孩子进入小学之后生活会变得很有规律,按时上学、放学、午休、吃饭。回家后要做作业,也不能马虎,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先完成作业,再玩,做到有条不紊。这样可以学得扎实、玩得痛快。

2、习惯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小学阶段尤其要注重习惯培养,比如这些重要习惯: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爱惜物品、珍惜粮食、勤俭节约、讲究卫生、衣服整洁、书包有条理、文明礼貌、学会感恩。

3、自理能力

现在我们常说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因为我们家长管太多,给孩子锻炼机会太少。其实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一些事,不仅会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还会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更有自信。

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饭菜、自己收拾床铺、自己打扫房间卫生、自己收拾书包、自己背书包去上学,6-12岁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到。

4、心理养育

弗洛伊德认为6-12岁的孩子处于心理潜伏期,心理养育非常重要。

现在的孩子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所以更要重视心理素质的提高。怎么做才好呢?

李玟瑾教授说:在孩子6-12岁期间,家长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是极为重要的。

尊重孩子,让孩子有选择权,有决定家庭事务的权利,让孩子获得价值感。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情,成为未来追逐的一束光。

结语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孩子心智发育非常快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所获得的一切影响着未来几十年。

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成为学生家长,会感到手足无措。作为过来人,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希望家长朋友能仔细阅读,为自己的未来规划起到辅助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