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一针见血:孩子8岁之前,比起说教,家长更应该坚持2点
相关推荐
-
清华退休老教授建议这3点往“死”里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更有出息,但正是因为家长对子女殷切的期盼,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走入一些误区.孩子未来是否优秀,其实也有迹可循,清华退休老教授建议,这3点,家长一定要往''死''里管.哪 ...
-
父亲辞掉工作带着儿子出去旅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意义深远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会遇到各种我们从未想过的困难,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则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这一些都与金钱无关. 看到一则报道上讲到,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开始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并经常向父母提出 ...
-
教育孩子的宽严尺度在哪里,方法在哪里?
是 琳 HFC资深家庭教练 国际心理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在全球500强企业曾担任市场部总监 80年代的很多父母都是在体制内学校的严格管理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孩子,当他们现在做了家长,国外传来了&quo ...
-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苛责和说教,而是引导和...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苛责和说教,而是引导和影响力.父母往往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无时不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应该是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我们希望他成为的样子.这个 ...
-
寒假封闭式复习(第22天)
m'ri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2021年的2月15日,星期一,农历正月初四,今天距离2021年中考还有121天,今天与你聊一聊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莫与孩子过多说教. 今 ...
-
清华教授:懂得在3方面“偷懒”的家长,能教育出更优秀的孩子
在提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的时候,泰曼·约翰逊的这句:"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总是被常常提起.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不仅是自己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小时候下意识 ...
-
清华教授的孩子“普通”了,北大教授的孩子“平庸”了,普通人的孩子呢?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联系:mingzhu786(转载)hbliuchanghai(商务) mingzhudz(读者)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
-
李玫瑾教授:孩子六岁之前有这四种坏习惯,该打就打别惯着
文\欣儿妈 编辑\欣儿妈 在物质条件富足的今天,每个家庭中的孩子从小就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在一家子的宠爱中快乐地长大. 可是孩子难免会犯错,现在的父母虽然会头疼自己的孩子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
-
李玫瑾教授:孩子6岁前,家长要学会说“不”
每个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带孩子去超市,孩子非要买家里已经有的玩具,不买就撒泼打滚.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往往要承受众人瞩目的尴尬,孩子犯熊带来的怒火攻心,或者孩子泪流满面的心疼心软. 很多父母要么 ...
-
华佗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清华教授一针见血指出,并拿出证据
吾尝奇华佗,肠胃真割剖.--<赠陈君景初> 01前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国,有很多神话色彩浓郁的事情,而且在这些历史文化中出现过很多名人.在各个领域都有很不错的名人和流传下来的佳话. 0 ...
-
打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孩子6岁前有这些行为,父母不要手软
以前,如果孩子不听话,父母大多是直接动手的,他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材.不长记性".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大家把父母"爱的教育&qu ...
-
华佗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清华教授一针见血指出,还晒出证据
有这么一批人被称作是疑古派,成员在民国时期都是比较有名的文人,比如说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人.他们注重古代历史传说的变化,但对历史文献持有怀疑态度.就拿胡适来说,他曾经做出过一个怀疑,那就是孙悟空并不 ...
-
李玫瑾教授建议: 孩子6岁前该打就打, 尤其这4种行为不能惯着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心理学教授Marjorie Gunnoe女士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表示:和出名一样,打孩子也要趁早,而最佳时间是在2岁到六岁之间. 在老一辈人的教育 ...
-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2大表现,家长易误以为是聪明,长大后很吃亏
虽然说家长们平时嘴上对自己家孩子的挑剔永远会别人家孩子多,但总归是自己生的,表现就算再差劲,家长们最终也会觉得,自家的孩子很不错. 还有一些家长有些"自恋"了,当看到孩子的一些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