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误之后……

所谓“笔误”,是指因疏忽而写错字或少写了字等情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经意产生“笔误”的情况,轻则闹个笑话,重则酿成大祸。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因“笔误”而产生的小故事,有的妙趣横生,令人捧腹,有的却深藏玄机,多了一份传奇色彩。当笔误发生在名家身上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徐渭“几为后生窥破”

徐渭(1521年—1593年)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的《阙编》写成后,其自序里的“怯里赤马”一词被一个叫张汝霖(张岱祖父,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的小孩发现。
这小孩说:“徐先生哪得误'怯里马赤’作'怯里赤马’耶?”徐文长听后说:“几为后生窥破。”张汝霖小小年纪,就能看出徐文长的笔误,实在是后生可畏。
“怯里马赤”为蒙古语,意译为“翻译者”,引申为“代言人”。徐文长将“怯里马赤”笔误为“怯里赤马”,或是由于其发音佶屈聱牙,这一笔误竟被一个小孩发现,因此徐文长有“几为后生窥破”的感叹了。
训诂学家用错典

朱起凤(1874年—1948年),字丹九,海宁袁花人。训诂学家,毕生研究文字训诂之学,主要著作有《辞通》。

1895年,训诂学家朱起凤在浙江安澜书院当先生。有一次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他竟错误地认为“首施两端”中的“施”字是笔误,而批改为“当作'首鼠’”。作文发下来后,一些学生讥笑说:“《后汉书》都没有读过,怎能批改文章!”原来,在这里“首施”“首鼠”“首尾”三词是可以通用的。“首施两端”见于《后汉书》。

朱起凤受到这样的嘲讽后,自知其“笔误”是因学业不足造成的,从此潜心于训诂学研究,经三十年努力,完成巨著《辞通》。

周立波写错歇后语

周立波(1908年—1979年),著名作家,本名周绍仪,代表作为《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

1960年,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写成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后,就请桃花仑乡(在湖南益阳)党委书记陈清亮帮助修改。
陈清亮“毫不客气”地动笔,将文中的“今年的丰收,硬是坛子里做乌龟——十拿九稳”这一歇后语里的“做”字改为“捉”字。周立波看后,十分佩服地对陈清亮说:“你就是我的'一字之师’。'做’乌龟,岂不笑话?应该是'捉’。”
《山乡巨变》一书的初版印好以后,周立波还送给陈清亮一部,并一再请这位“一字之师”帮忙继续修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