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民族》条顿人

条顿人(Teutones)是古代日耳曼人中的一个分支,公元前4世纪时大致分布在易北河下游的沿海地带,后来逐步和日耳曼其他部落融合。后世常以条顿人泛指日耳曼人及其后裔,或是直接以此称呼德国人。

1、三个日耳曼民族

条顿人、辛布里人和阿姆布昂人这三个日耳曼民族沿着当时被罗马人叫做阿尔比斯河(Albis)的易北河(Elbe)的右岸逆流而上,向欧洲大陆的腹地开去。队伍所到之处,莫不十室九空,易北河沿岸的民族要么交出自己全部的财富,焚烧自己所有的房屋,与他们一起踏上南征之路,要么就将惨遭屠戮。穿越波希米亚森林之后,宽广的多瑙河突如其来地展现在日耳曼人的面前。他们顺流而下,在公元前118年前后抵达了现代人所说的匈牙利平原。他们并立即定居下来,在今贝尔格莱德西郊建立了首都'条顿堡'(Teutoburgium)。另有一支辛布里人继续沿多瑙河东进,一直抵达黑海,与当地的色雷斯人发生了接触。还有某些人思乡心切,携带着南方的珍宝返回了日德兰半岛,其中的一个金盆是当今丹麦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诺里亚(Noreia)战役

公元前113年春,罗马元老院遣当年的执政官卡波(Carbo)率领两个整编军团前往诺里库姆,发动'诺里亚(Noreia)战役',惨败而归,为罗马与日耳曼人之间长达十三年的血腥战争揭开了序幕。从而揭开了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首次冲突的序幕,这也是日耳曼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诺里亚战役之后,条顿人、辛布里人和阿姆布昂人并未乘胜追击,向南方的意大利开进,而是不可理喻地折向了西方,先逆多瑙河而上,再顺内卡河而下,于公元前110年前后渡过莱茵河。几乎横扫了整个高卢的凯尔特部落。

罗马元老院在公元前109年又命执政官希拉努斯(Silanus) 率领四个军团北上迎战条顿人、辛布里人和阿姆布昂人。

希拉努斯率领两万余罗马军和相等数量的高卢盟军抵达罗讷(Rhone)河上游,当日下午两军合战于罗讷河谷,希拉努斯当场阵亡,四万多罗马、高卢联军将士无一生还。

3、阿劳西奥战役

可能是由于歉收导致粮荒的原因,公元前105年春天,条顿人、辛布里人和阿姆布昂人突然又离开了罗讷河上游,沿着河岸向南前进。他们此时估计并不知道,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罗马野战军正在不远处等着他们。

公元前105年10月初,欧洲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两支军队在里昂(Lyon)城南的罗讷河中游河谷内相遇了。日耳曼方面总人数约为30万,其中能够战斗的成年男子约有15万左右,主帅是辛布里国王波伊奥里克斯(Boiorix),副将是条顿国王条顿伯德(Teutobod);罗马方面投入了8万正规军,加上联盟部队及随军仆役,总数超过12万人。但就在公元前105年10月6日,仅仅在这一天之内,条顿人、辛布里人和阿姆布昂人就于阿劳西奥战场上全歼了16个罗马军团,可怜12万罗马将士里竟然仅有十人生还。

阿劳西奥战役对罗马共和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半个政府、半个元老院都已经不复存在,元老阶级和骑士阶级全加在一起,也无法再组建起一支象样的军队来保卫家园,但公元前104年,马略当选了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并开始推行他的军事改革了。

4、败北

公元前102年春天,条顿人、辛布里人和阿姆布昂人在塞纳河上游会师,准备进攻罗马,由于人数过多,给养不足,日耳曼人再次兵分两路:辛布里人选择了路线翻越阿尔卑斯山,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则直接南奔地中海。同年秋,条顿军和阿姆布昂军在马塞北被马略率领的罗马军队打败。次年,辛布里人亦被马略败于波河北岸。是役,十余万条顿人战死,条顿王阵亡,只有极少量的残部逃回北方。

5、条顿堡森林伏击战

公元9年时发生了条顿堡森林伏击战

经过这次历史性的战役,日耳曼人从罗马帝国手里赢得了独立,日耳曼人也因此被人称作条顿人(Teutons)。

6、中世纪的条顿人是现在德国人的祖先

“德意志”(deutsch)一词大概同“日耳曼”(germann)一词一样,都是外人所给予的。据说“德意志”一词源自古日耳曼词语diutisc(由theoda即部族民一词而来),最初他只是指生活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古老部落和部落讲的方言,时间大约在8世纪。只是到12世纪时thodiscus一词的含义才扩展到包括部族民的意思。但从9世纪以来,还出现了另一个称呼这些部族民的词teutonicus,这个词由条顿人一词派生而来,并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theodiscus,这也许是由于这些部落民中不少是以前条顿人的后裔,或者是这些部族民仰慕条顿人的英勇,总之,后来这些条顿语族的日耳曼人就把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称作teutsch_deutsch即德意志了。

条顿,原本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分。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奠基人的查理大帝所控制的版图相当巨大,包括了后来法兰西和德意志、意大利的领土。814年,查理大帝病故,其子虔诚者路易继位(814-840年)。终其一朝,父子相争,兄弟阋墙,世俗贵族反叛,教会修道院乘机占地,各种事端接踵而至,从未间断。路易死后,长子罗退耳继位,其弟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起兵反抗,3王子之间爆发内战。841年,双方在奥塞尔附近的丰特内展开大战,未见胜负。842年,路易与查理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盟誓,2人誓词分别使用古德语(条顿语)和古法语(罗曼斯语)。这是至今所知最古老、有准确时期的德语和法语文献。843年,3兄弟缔结凡尔登条约,3分帝国。路易为东法兰克王,领有莱因河右岸和巴伐利亚地区,其地域大致在现德国西部,是在语言和血统方面主要属于条顿人的国家;查理为西法兰克王,领有大体在今法国境内的地区,主要讲罗曼斯语;罗退耳保留皇帝头衔,并兼意大利国王,领有意大利半岛中、北部及东、西法兰克之间狭长的洛林地区。870年,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签订墨尔森条约,瓜分夹在他们中间的洛林地带。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3个国家疆域的基础。所以中世纪的条顿人是现 在德国人的祖先

7、德国起源

德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00年,查理曼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在他死后,其帝国先分裂为三个部分,然后逐渐合并为二:西边的法兰克王国成为法国,东边的王国成为德国。查理曼死后,“罗马人的皇帝”这个头衔,一直到第十世纪时仍然挂在查理曼的家族身上。在919年,撒克逊公爵亨利在众多候选的公爵当中,被推举为德国国王,其子奥托一世在962年时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8、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的范围,在奥图一世的控制下,从日耳曼平原北至波罗的海,东达今天的波兰部分,并南抵今天的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北部。打从一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即面临一个相同的难题,也就是如何保持对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不同地区的控制,因为两地中间隔着阿尔卑斯山脉,统合上并不容易。

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功,基本上是受惠于日耳曼和意大利这两个主要成员。日耳曼人并没有消除多少野蛮的特性。他们很早就被查理曼征服。帝国也从意大利的文化、科技和贸易等方面获利良多。意大利人欣然接受由帝国确保的和平与稳定,因为他们曾在五百年前受到入侵。由帝国所提供的保护防卫了罗马教廷,并且让意大利的城邦国家得以开始发展。

帝国的军队由教会土地的佃户所担任,他们有义务为皇帝服军役。第二种重要的部队是由农奴组成的兵团,虽然他们会在接受最好的训练与装备后成为骑士,却不是自由人。这些军队会被用来镇压由地方贵族和农民所参与的暴动或干政,也必须抵挡来自北方的维京人和东方的马札儿人所发动的入侵。

由于日耳曼仍然留下大量独立的公国互相竞争,日耳曼的战士因此个个历练十足。他们受雇为佣兵,并派遣大批部队参与十字军。最为闻名的日耳曼战士是条顿骑士,乃受十字军所感召具宗教使命感的战士。条顿骑士透过征战将基督教传播到波罗的海地区,但最后被亚历山大列夫斯基在冻结的丕贝士湖上一场战斗受到遏止。

皇帝之间的对抗以及教会拥有主教授予权等因素,削弱了皇帝们在日耳曼和意大利的统治权。当皇帝被暂时逐出教会并且投注于对抗罗马的战争时,帝国的政权就已失去效力。在未受到皇帝的干预或帮助之下,地方上的日耳曼亲王团结自己的力量并与维京人作战。在意大利,兴起中的城邦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伦巴底联盟,并拒绝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地位。

9、虚弱的政权

在日耳曼和意大利的政权,自此从皇帝身上转移到地方上的亲王和城市。皇帝的军队叛乱,占领由他们驻守的城市和城堡,并宣布这些地方被解放。而当时的皇帝为重新夺回意大利,对日耳曼地方上的亲王作了很多的让步。到了十三世纪中期,神圣罗马帝国便已名存实亡,皇位更虚置达二十年。日耳曼的亲王只关心自己所保有的东西。意大利的城邦国家并不接受日耳曼的统治者,而且他们也强大得足以防卫自己。

中古时代的皇帝是由日耳曼的亲王推选出来的,但仅徒具空名,对地方的控制力远远不及他们对自己家族庄园的掌握。几个世纪以来,日耳曼只能算是欧洲的一股小势力。

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日耳曼人最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他们的社会组织形态过于落后,缺乏政治经验,既无雄才,也无大略,小富则安。此时他们本应离开高卢,南下直捣防卫空虚的罗马城,将其夷为平地,这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并非难事。但在罗讷河战役后,他们却就在当地定居下来,给了罗马人以喘息之机。

10、现义

后世常以条顿人泛指日耳曼人及其后裔

英文单词“Teutonic”(条顿)几乎和“Germanic”(日耳曼)是同义的。

(0)

相关推荐

  • 读书笔记之如何评价《极简欧洲史》?

    <极简欧洲史>全称是<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名字有种街边吆喝"走过路过别错过"的味道hhh ~不过别急着退出阅读界面,因为这是一本被烂书名耽误了的好书. ...

  • 与狼为伍——罗马帝国早期的日耳曼近卫军

    在元首制建立后的公元一世纪里,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罗马皇帝们便拥有一支由日耳曼人组成,并同禁卫军一起行动的私人卫队.日耳曼卫队(Germani Corporis Custodes)的起源可追溯至罗马内 ...

  • 《世界古代民族》古希腊人

    在前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革命开始影响到当时的巴尔干半岛与希腊地区.约西元前二十世纪,来自于北欧的印欧民族,爱奥尼亚人.亚该亚人.多利安人等等,这些民族自称为希伦人(Hellense),他们进入爱 ...

  • 《世界古代民族》马其顿人

    一.早期历史 马其顿人来源不清,可能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希腊人的共同后裔.由于僻处一隅,马其顿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基本被排除在希腊邦际生活之外.而马其顿人则粗犷勇武,被看作是非严格意义的希腊人,许多 ...

  • 《世界古代民族》埃兰人

    埃兰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伦河流域,他们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埃兰人就象他们南部的邻居美索不达米亚人那样,一直为一系列的朝代所统治着.公元前第3千纪上半期,埃兰人建立了国家.公元前1176年,埃兰国 ...

  • 《世界古代民族》匈奴人

    匈奴人原本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外蒙古和中国内蒙古地区.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东亚的蒙古高原,就是凶猛的游牧部落的故乡,他们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他们四处侵略农耕文化的国家. ...

  • 《世界古代民族》鲜卑人

    鲜卑人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 ...

  • 《世界古代民族》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实际上柏柏尔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柏柏尔人这个称呼本来不是柏柏尔人自称的称呼,而是来自拉丁语中 ...

  • 《世界古代民族》乌孙人

    乌孙人,其族属向有数说﹐比较重要的为﹕匈奴人说.此说强调乌孙"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人同俗﹐但乌孙王室始终与匈奴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尽管有时亦兵戎相见. 1.民族起源 乌孙 ...

  • 《世界古代民族》乌桓人

    乌桓,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 ...

  • 《世界古代民族》突厥人

    突厥人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曾建立过强大的突厥汗国. (一).起源 突厥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归结起来有五种 ...

  • 《世界古代民族》契丹人

    契丹族(英语:Khitay)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