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规划--就业行业

无论快与慢,尽快找准属于自己的“赛道”才是关键。如何结合自身优劣势制定个人规划,更好地在重点需要发展领域就业,是长期规划重点。

企业思维:专业匹配的高素质人才,养成他们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施展空间;

一/认识自身

文职较技术型较难跳槽,

1/方向分析

一是头部分析--国企/民企/外企

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去的最多的22家单位。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三个都是民企,可以说是提供目前国内最顶级的薪酬福利。接下来第四、第五是国家电网和中国建筑,这是两家央企。整个前22名的名单中,国企占50%,民企占27%,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占18%,外企占5%。

2是招聘方式分析

三类企业的侧重点各有差异,比如录人标准

国企

一般比较看重学历层次,奖学金证书,党员等,当然外企和知名民企也都是看中学校层次,毕竟谁都想招收到更为优质的员工。但是面对央企,国企动不动的211,985,研究生学历的门槛,

企业文化一向比较官方正统,类似于公务员,待几年棱角就会慢慢磨平

中小型民企

在学历层次上会适当放松一点,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很多标准上会显得更加灵活,只能你足以胜任,愿意学习,会少去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

民企的文化要看企业规模了,小型企业往往是以老板的性格为基础的,如果老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阔少,跟着他会被信任而且薪水较高,如果个人能力尚可跟随老板几年会被委以重任;

如果老板是白手起家的,一向扣扣索索小农意识,那么这个企业也没什么大格局,员工只能感到被压榨。

外企

由于工作环境的需要,会更外看重外语的能力和海外学习工作经历,青睐于海外留学人员和外语水平较高的毕业生。

资本主义制度土壤下培育出的文化,让你开开心心舒舒服服的被压榨。薪酬福利、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也很难做到管理层。也就是说可能n年后还是个高薪螺丝钉

留学生付出的教育成本更高、自身素质不错、同时感受过西方更多元化和包容的工作环境,对工作的期待仍然是很高的。

“薪资待遇肯定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但我也希望工作本身能和海外有一些连接,留学经验、语言能力可以派上用场。

国内顶尖的头部互联网公司我也面了好几家,但 '996’、狼性、加班文化这些我其实不太接受,

调查显示, 在影响70后工作热情的因素中,“沟通对象缺乏反馈”、“婚姻家庭问题”、“收入增长缓慢”是前三位因素。 而对于90后员工,

二/工作、健康和生活之间平衡

二年内想辞职的原因涉及:

薪酬/ 经济回报(43%),

缺乏晋升的机会(35%),渴望获得职业发展和进步,与志同道合的人在和谐的氛围下工作。

缺乏学习和发展的机会(28%),后续的学习能力,他的成长能力可能是更重要的,看长期的一个职业的发展的能力。

没有得到赏识(23%),

缺乏工作与生活的平衡(22%),“迫于压力的被动加班”、

厌倦当前工作(21%)

企业文化(15%)”。道德/风格/理念等。如外企员工上下级平等;“违背良心的工作要求”、“令人讨厌的同事”则最可能对工作丧失热情。在一个价值观和行事方式匹配的公司工作,员工一定是更开心、更高效、也更忠诚的;

三/行业前景

是否有前景的行业——行业的选择是道难题,却会直接影响职业发展的速度和广阔度。咨询过一些职场前辈,有些人工作5年、甚至10年,才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

1外资500强的文化和节奏更契合自己的诉求,但它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内部上升通道很慢、裁员频发。”

教育

幼儿园;持续增长行业;

养老中长期朝阳产业;

化妆品;中长期好行业;

保健

贸易:中短期,周期影响大;裁员风险;

民营 企业招聘难;难招到合适企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