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淮海(十三):命途坎坷的中原野战军
相关推荐
-
粟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作为一代名将,粟裕熟谙<孙子兵法>,经常玩味其中的一段话:"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
-
《大决战》:党中央为何调陈毅到中野?是为了放权给粟裕吗?
#大决战# 1948年,我军在各大战区均取得一定的胜利,此消彼长,我军和国民党军的军力对比也发生了变化.党中央决定更改以往的防守战略,开始转守为攻,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发动更大规模的战役,以消灭国民 ...
-
淮海战役总前委无成立必要?总前委没怎么履行指挥?
基于淮海战役主要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参战,而华东野战军的参战部队数量又是中原野战军的3倍之多,因而,不少军迷们觉得成立以中原野战军领导为主要领导的总前委,是否有必要的问题,这样的组成是否科学的问题 ...
-
淮海战役前,陈毅为何被调去中野?是被迫让位,还是另有原因?
共产党民心所向,国民党败相已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纷纷庆祝这得之不易的胜利,期盼着国共和谈,不再发生战争.蒋介石三次向共产党发电,邀请毛主席到重庆商讨"和平建国&quo ...
-
新四军历任首长——陈毅军长(23)
1948年12月18日,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合影.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1948年1月初,陈毅到达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向党中央汇报工作.4月1日,陈毅回到已在黄河北岸的华东野战军司令 ...
-
华东野战军曲阜会议历时近一月,淮海战役号令在此发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褚思雨 易雪 通讯员张艳 曲阜不仅是孔子家乡.桑梓之地,更是山东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和整个鲁西南地区的革命星火燎原之地. 1948年9月,济南战役刚一结束,华东野战军挥师 ...
-
粟裕剑指黄百韬重兵,陈毅赞叹:粟裕同志浑身是胆
作者:苏区放牛娃 龙王店区寿年主力基本解决后,粟裕马上盯住了"围而不攻"多时的整编72师,命令1纵转兵铁佛寺,准备将其攻歼. 整编72师是粟裕和华野的手下败将,早在一年前的山东泰( ...
-
淮海战役,粟裕建议由陈、邓统一指挥,为何唯独没提刘伯承?
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第一支武装力量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大兵团战役的胜利,正是这场震惊中外的世纪之战,彻底决定了蒋家王朝的失败命运,也是这一战迎来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提早诞生. 这场令世界瞩目具有决 ...
-
粟裕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职务,最早由谁传达?
粟裕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职务,最早由谁传达? 张雄文 1948年4月,因粟裕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三次斗胆直陈,力谏暂不渡江,而是留在中原,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改变中原战局.毛泽东令其到河北阜平中共 ...
-
粟裕是武将,却也死谏,主席决心已定,仍三次发电进谏
作者:苏区放牛娃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周副主席.任.彭和贺等出席的陕北杨家沟会议上,主席决定,抽出一部分主力渡长江南下,迫使蒋氏的部分中原主力回援.这是和千里跃进大别山思路一脉相承的第二个 ...
-
决战时刻!用兵谨慎的邓小平,生平罕见地发出“拼老命”的号召
众所周知,邓小平是我军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数十年戎马生涯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缜密.用兵谨慎. 然而在淮海战役中,这位历来以谨慎著称的总前委书记,却生平罕见地对数十万将士发出了"拼老 ...
-
陈毅调离华野,主席为粟裕授权,成为事实上“一把手”
作者:苏区放牛娃 粟裕曾经多次向主席建议,要采取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1948年4月18日,他再次建议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歼灭战.主席主张渡江南下,而粟裕详细列出了五个不宜南进的理由,建议道:" ...
-
“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敢于担当的陈老总
1947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关键的战略转折阶段.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进行了"七月分兵",于内外线扯散敌人,创造战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然而因敌情严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