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壬与知人6
相关推荐
-
戏评老朱《诗说36计》七绝一组
本期点评老师:红 妆 瞒天过海 老 朱 广东茂名市人,古诗词爱好者. 一 瞒天过海阴阳计,欲问前程得设防. 古道西风吹又走,螳螂捕雀莫慌张. [红妆按] 伪装到牙齿的节奏! 起句干净利落,点题.次 ...
-
同为汉初三杰,为何萧何结局比韩信好很多?司马光一语道出原因
说起刘邦建立汉朝,很多人都不得不佩服刘邦的能力,实际上刘邦平定天下,与自身的文治武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他能够登上皇帝宝座,靠得是会笼络人,会用人,诚如<资治通鉴>记载刘邦在洛阳与群臣对话, ...
-
有功不邀功
公元前205年,在彭城之戰中,西楚霸王项羽率领区区3万之师,在半日内便击溃了刘邦的56万汉军.这一战,刘邦遭遇了起兵以来的最大惨败,几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其父刘太公.妻子吕雉均被楚军俘获.千钧一发之 ...
-
蒯越传——我将妻儿老小托付给曹操,是我错了吗?
这是<真.三国志>第69篇文章 今天来说 蒯越 蒯越,字异度,今湖北襄阳人. 蒯越是荆州南郡的望族,据说,蒯通是其先人. 蒯通是汉初有名的说客,曾劝韩信拥兵自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只可 ...
-
知壬与知人1
知壬者亦应知人,其理一也.知壬者,观壬象也,知人者,观人相也.其象则稍异,其理则一也. 知人的功夫,也是知己的功夫.外观的功夫,也就是内观的功夫.所以知人的功夫往往来源于自省的功夫.人常说" ...
-
知壬与知人2
所谓知人的功夫,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极少的信息.更多地了解此人的思想,习惯,思维,行为规律.术数上的知人,还包括去推论人的穷通运数. 以前朋友们之间开玩笑抬杠,有人说"人说真话难&quo ...
-
知壬与知人3
看到网友王仙客在博客中的留言:"听其言而知其人,不过这需要有一定的人生经验和个人修为了." 这句话很好,他说明了中国学问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术的规定性不很严格,与操术者本身的 ...
-
知壬与知人4
知人用人,是一个亘久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好多这方面的论述.也产生了许多的方法和理论. 从古代的相法到现代的人事心理学,以及时尚的各种人力资源测评方法头绪繁多.外国这方面的专家,有很多推祟中国的古老的知 ...
-
知壬与知人5
何为"绝嗣兴讼,必有独夫之志"? 书中说:凡四下俱贼上,乃为绝嗣之格.乃是以下犯上,欺君弑父,兴讼之象. 这种人的特征就是不会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古人今人名人周围人一通乱批,兴师问讼 ...
-
一分钟知你啥命,可知天、知地、知人 (第二章)《六十甲子纳音表——知地篇》
第二部分,知地篇 所谓知地,便是知国家社会发展规律.六十甲子纳音表便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上法宝.我们的祖先在亿万年历史长河中不断观察.实践.总结,最终将大道化简,隐藏在这个看似无奇的小小表格之中.我们 ...
-
论语的生活智慧—由知物而知人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 今译: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我,要忧虑我不能了解别人. 引述:多多认识别人.把别人当做镜子,以便反过来映照自己,使自己更明白真相.知人与被知,孔子认为前者比 ...
-
知事不声张,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辩
<格言联璧·接物>说:"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简单来说,就是为人处世,要懂得慎言的重要性. 我们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 ...
-
警世名言100句: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警世名言100句: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