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春节八事,你做了几件?

(0)

相关推荐

  • 冯骥才:这本书在我心里压了太久了

    2021年10月23日,"2021南方文学盛典"在广东佛山顺德举办. 冯骥才先生凭借长篇小说<艺术家们>荣获本次南方文学盛典的最高奖项:2020年度杰出作家. 今天,我 ...

  • 春节记忆

    春  节 记  忆 孩童时,我和小伙伴们整天期盼的就是过大年:穿新衣.领压岁钱.坐夜玩耍.吃白馍白面,其乐融融. 尽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贫穷,国力不强,经济落后,物资匮乏,人民群众生活困难.但每逢 ...

  • 在读 | 郜元宝:冯骥才《艺术家们》,在“富于诗意的老画”内外

    这本书,可以看出冯骥才的文学探索,也可借此思考当代文学应该如何坚持和拓展反思. 00:00 / 01:18自动x1 2021年,夜光杯·读书推出专栏,让更多人"在读"中悦读.悦心. ...

  • 二十六 烧年肉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穷苦人家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也是办年货的开始.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炖大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有& ...

  • 刘志中‖散文:年根

    年根 文/刘志中 不能否认中国人在形象思维上的聪颖与智慧.春节临近时,人们形象而又民俗的把就要匆匆踏来的日子称为"年根儿".而伴随"年根儿"的脚步又把往日的集镇 ...

  • 【名人说年】冯骥才——《春节八事》

    冯骥才 近来总有人问我个人怎么过年.我想不如写篇文字,谁问给谁看,省得说来说去重复自己.待提起笔来,忽想到清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写过的"新年十事"."新年 ...

  • 腊月二十八,发面贴画画!贴''福''要听冯骥才的话!

    腊月二十八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八的俗称.中国春节传统节日之一.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 ...

  • 冯骥才:应保持我们春节的仪式感

    年轻人现在爱讲一个词:仪式感.春节有没有仪式感?这是我近来思考的问题. 有人认为我们的春节没有仪式感,不如西方的圣诞节,西方人要摆圣诞树.唱圣诞歌.过平安夜,而我们的春节已经被理解为一场皆大欢喜的玩玩 ...

  • 《画枝条说》冯骥才是日,做纯理性思考。思...

    <画枝条说> 冯骥才 是日,做纯理性思考.思考乃一奇妙的境界.各种思维线索,有如大地江河,往来奔突,纵横交错,看上去如同乱网,实则源流有序,泾渭分明.于是一时思得心头大畅,抬手由笔筒取长锋 ...

  • 母亲节分享幸福 | 冯骥才《母亲百岁记》

    母亲百岁记 文 / 冯骥才 ღ 留在昔时中国人记忆里的,总有一个挂在脖子上小小而好看的长命锁.那是长辈请人用纯银打制的,锁下边坠着一些精巧的小铃,锁上边刻着四个字:长命百岁.这四个字是世世代代以来对一 ...

  • 【 大爱无疆 】母亲节分享大作家冯骥才的《母亲百岁记》

    [ 大爱无疆 ]母亲节分享大作家冯骥才的<母亲百岁记> 周游太虚幻境 11分钟前 阅读 8 关注 来自话题 #亲情故事在身边 2.6万篇 [ 导读小引 ]近读冯骥才先生的<世俗奇人& ...

  • [转载]冯骥才笔下的巴黎

    原文地址:冯骥才笔下的巴黎--法国的风情与浪漫作者:夏日清泉 读了作家和画家冯骥才笔下的<巴黎,艺术至上>,很喜欢他写的游记和拍摄的照片.从一个作家和画家的角度观察生活,比我们普通人的视角 ...

  • 跟冯骥才聊聊“小桥流水”和“人家”

    ■记者 陈抒怡 西塘古镇 "毛豆.蝴蝶,这回没有遇到,因为现在游客实在是太多了,但是不是能遇到其他的细节,很难说."近日,在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古镇召开的传统村落保护国际研讨会上,近8 ...

  • 冯骥才:一个民族不怕犯错,就怕记不住教训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