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 杜甫 〔唐代〕
相关推荐
-
杜甫的诗歌《江汉》,自比腐儒和老马,读后令人动容
杜甫在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见他早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就规划好了回家的行程.但是到了大历三年(768)秋天,杜甫还在 ...
-
【大家散文】为四平头说两句公道话01
点击上方 "蓝色字" 可关注我们! 为四平头说两句公道话01 题解:搬石头打天是什么意思?最佳答案:是 自不量力:不自量:办不到:够不着. 哈哈,这是文学评论中,用的一句行话. ...
-
落日心尤壮 秋风病欲疏是什么意思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这是这句诗的直接翻译~ 赏析: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 ...
-
文学原创•《杜甫公园断想》作者 田正文
杜甫公园断想 作者 田正文 舌耕耒阳,寓所就在耒河边上.凭窗而望,耒水无烟无浪,悠然东流.时有渔舟横卧水面.恍惚间,从小舟中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 ...
-
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代表作《登高》]
人物关系 杜嗣业 孙子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头像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 ...
-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作者:杜甫(唐代)
注释 ①一作急②一作还③一作堪 鉴赏 <四溟诗话>:凡七言八句,起承转合,亦具四声,歌则扬之抑之,靡不尽妙.如子美<送韩十四江东省亲>诗云:"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 ...
-
唐代这个和尚的一首诗,侠气之重,连李白杜甫都自叹不如
唐朝是诗画之家的盛世,造就了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著名的大诗人,在让唐诗名句的江湖中,能够一下子读出诗句之妙的,必定也一下子能知道这个诗人. 比如,你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 ...
-
李白杜甫王维都曾投谒权贵,为何唐代投卷举荐之风盛行?(下)
李白杜甫王维都曾投谒权贵,为何唐代科举投卷举荐之风盛行?(下) 文:枯木 (续上) 四.唐代科举制度的科目 唐代设立科举的目的,是为了尽最大可能地包揽人才,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因而具有很大灵活性. ...
-
唐代崔颢,此人一首千古佳作《黄鹤楼》,被评为七言律诗之首,赶上李白、杜甫
大唐盛世,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年代,其中成为标杆式人物的,必然是李白与杜甫二人.能够全面超越他们二人者,自然是寥寥无几,如若只谈论几人交手之间的一招半式,在诗词上讨个便宜也未曾不可,甚至还能够永垂不朽,崔 ...
-
唐代诗人与植树的故事:杜甫和农夫打成一片
西汉马王堆汉墓的帛画(局部),左边为扶桑神树. 青铜中扶桑树的形象 3月12日是植树节,人们都喜欢在这个时节种植花草树木.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有着深厚的情感,不仅喜爱植树种花,而且还留下了许 ...
-
为何是元稹为杜甫作墓志铭——评《唐代荥阳郑氏家族——世系与婚姻关系考》
日期:2020年10月09日 07:06:06 作者:查屏球如果从社会结构上来看,唐代仍是世族化社会.虽然,科举制的实施,已改变了中古世族制的政治功能,但是,世族仍是唐人普遍认同的归属,他们追求的是科 ...
-
唐代大诗人杜甫到底是怎么死的?
关于杜甫的死,<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内容基本一致.以<新唐书>的记载为例:(杜甫)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