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悲歌】第四十五章 对在山西的这五年,我是有感情的,也是永生难忘的
相关推荐
-
宠臣被康熙偏袒了30年,但他对母亲的恶行,让康熙痛下杀手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叫做噶礼的官员,非常得宠,被称为官场常青树,谁都扳不倒.噶礼虽然是荫生起家,开始不过是吏部主事,但因为办事能力强,特别是在康熙远征噶尔丹的时候,跟随于成龙督运粮饷得力,而得到火箭 ...
-
清代的地方官
清朝的地方行政区划由明代发展而来,明朝分天下为十三布政使司,清朝则改布政使司为省.省之下,清朝与明相似,设府.县两级.但是,清朝与明朝不同的是,将明朝作为省内监察区的"道"逐渐变成 ...
-
【宦海悲歌】第二十六章 经过软硬兼施一番劝导,郭嗣宗终于答应签字画押撤诉罢访结案
郭嗣宗诉亲女被害案,由于郭氏死缠烂打.蛮不讲理,致使上下大小官员无人愿意沾惹此案,因此一拖数年,一直搁着,直到太原知府王有壬大人调走,这件案子也没个着落. 我来到太原府后,立志清理旧案,遂命候补知县靳 ...
-
【宦海悲歌】第二十二章 我说过,朔平府的官风、民风都不太好,等到了太原府任职后一看,这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说过,朔平府的官风.民风都不太好,等到了太原府任职后一看,这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其实是个体制问题,也怪不得大小官吏和百姓. 太原府最令人难以容忍的是,满营驻军很难管.将官糊涂,兵 ...
-
【宦海悲歌】第十六章 建设玉林书院,是我于朔平任职期间在文化建设上做的一件值得纪念的好事、实事
朔平,地处沙漠边缘,从汉唐一直到元明,两千多年,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干戈扰攘,生灵涂炭,只留下绵延无际的漫漫黄沙白草.我朝建国后,雍正三年,经山西巡抚诺珉建议,才开始设立了朔平府.但多少年来,朔平一直 ...
-
【宦海悲歌】第二十四章 恒通听到消息后,大为惶恐,深夜来我府中哀求通融,情词颇为可怜
根据巡抚申启贤大人的批示,我回到知府衙门,立刻提审长庆和文英阿. 两个家伙到堂后,倔强不服,百般抵赖.经严刑拷问,两人终于招供. 据文英阿供称,窝藏案犯属实,寻机递刀给根寅儿暴力拒捕也是他的主意.昨天 ...
-
【宦海悲歌】第三十七章 林知县只因性格太过刚直,处事又不够圆滑,因此反成了众人眼中的另类,早早地被淘汰出局
介休知县林大人为人剽悍,性格刚烈,我来山西工作以来,与之相处得不错,他对我也非常感激和信任. 我代理雁平道时,介休县出了件案子. 原告姓侯,控告他的侄媳妇害死其堂侄,又推入井中毁尸灭迹.并以县衙验尸不 ...
-
【宦海悲歌】第三十三章 巡抚申大人亲自给我写信,反复嘱咐我一定要高度重视,亲自审问,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代州向来每年从民间征缴军马越冬的号草饲料,一直是全县老百姓的沉重负担. 再加上官府胥吏视之为鱼肉,倚之为发财树,任意层层加码,勒索盘剥,老百姓苦不堪言. 巡抚申启贤大人有次巡视代州,地方上的一班士绅. ...
-
【宦海悲歌】第二十八章 这些无知狂妄的富户坚信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所以致使一件不大的民事纠纷酿成了久拖难结的巨案
吴龙图等人为尽快打赢官司,愿出十万金请托太原城守尉恒通出面做我的工作. 我从巡抚衙门辞别恒通大人后,赶回知府衙门.待要下轿进仪门时,忽然有人拦轿呈递状纸. 手下人将状子呈上来,我一看,原来是吴龙图等人 ...
-
【宦海悲歌】第五十六章 主持大家庭,头绪繁多,用度繁杂,没有点吃亏精神是办不好的
我丁忧在家,妻妾奴婢十余人,米盐零杂.生活用度花销是个不小的数目. 有一天兼祧父检点账目,不禁发愁,劝我早想点办法,不能这样坐吃山空. 其实,我一个在家守孝的道员也没有更好的挣钱办法. 无奈,只好发挥 ...
-
【宦海悲歌】第五十二章 看来颜大人还没有离开的意思,这段时间每天用度惊人,县里已经无力招待了,求张大人想个法子,让老领导早日离开
二月初,接到上级通知,被革职的前任闽浙总督颜伯焘大人回老家广东,要从漳州城经过,让我们准备车马.夫役,搞好接待有关事宜. 实际上从初一开始,即有打前站的扛夫抬着箱笼过境.据手下人报告,陆陆续续进城的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