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文化丨修谱大会上的发言稿该怎么写?

好多人为修谱大会上的发言发愁,不让在会上发言吧,千里迢迢过来一言不发,没面子;让在会上发言吧,又怕在会上说错话,丢面子

也有很多人在会上滔滔不绝的念演讲稿,下边的人听的昏昏欲睡或者交头接耳或者“专心致志”的玩手机。

原因为何?

不外乎两个原因:内容味同嚼蜡念稿的时间还长

如果杜绝这个问题,那就要知道如何在大会上写发言稿。一般要分三个阶段:修谱前、修谱中、颁谱时。

修谱前

内容应包含:修谱的意义、对修谱的态度、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对家族的祝福等。此阶段的发言稿重在修谱意义阐述,号召大家积极的参与进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家族文化的传承,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好感情充沛,有号召力,能引起族人的共鸣。

修谱中

内容应包含:阶段性成果汇报、已发生的问题怎么克服、如何按时推动家谱编修、最后是对家族祝福,重点在:阶段性的成果汇报并表态准时完成自己承担的责任。让其他谱务委员会成员知道其工作进展,并进一步的做好统筹工作。

颁谱时

颁谱时的发言,其实是相对比较轻松。内容包含:修谱过程的简单回顾,对家族编修家谱团结的认可、对子孙祝福。虽然修谱过程简单的回顾占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重点还是对族人的祝福及鞭策。

当然修谱会议上的发言内容还与“身份”相关。

如果是会长或者是主编,作为会上的主要发言人,涉及的面就要广一点,可以额外增加姓氏源流、始祖源流、家族分布、家族介绍、家谱编修状况等等,发言词可以适当长一些,但是时间最好控制在5-10分钟即可。

太长也不是说不可,只不过大家没那个耐心去仔细的认真听完,又难以有主次之分,反而又达不到效果。

作为会上主要的发言人演讲词如果太短,又显得内容太过单薄,对事物认识不深刻,过于浅显。

当然阶段性汇报总结除外,长与短要求就是:前提要把事说明白为止

另外以本族女婿为代表的外姓氏的人出现在修谱现场多是以嘉宾的身份出现,作为嘉宾一般是对修谱具体的参与度较低,发言词也就变成了祝贺词的功能,可以从家谱的意义、修谱家族的历史荣誉、修谱家族的团结和精神面貌、对修谱家族的祝福等几处展开。

一般正常人演讲速度,大概是每分钟120字-180字。当然每个人话速也不一样,一般的嘉宾发言词在300-800字为宜,发言时间大概在3-5分钟最佳。

另外不管是修谱时还是颁谱中还是什么身份,都不需要华丽的词藻,语言朴素、没有词义或者词性的缪用、感情真挚即可。

(0)

相关推荐

  • 修撰族谱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记录祖宗事迹的习惯,后人称为"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有志也.宗谱的存在有着"辨亲疏,明昭穆"之重要作用,古人常云:"谱牒立 ...

  • 家谱编修选这三种人,事半功倍

    今天来聊聊每个家族都关心的话题--- 家谱编修人.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寒衣节马上就要到来了,祭祀祖先的族谱准备好了吗? 编修族谱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定不移,是 ...

  • 热烈祝贺德阳尹氏宗亲会第二次宗亲联谊会圆满成功

    瓦店尹氏宗祠 瓦店乡位于中江县城西北面,距县城23公里,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乡境东邻永太,南与富兴,新中接壤,西靠德阳的通江镇,北与青市乡连界.瓦店乡级政权建于1952年,原名"建设乡&q ...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

    中国人为什么必须有家谱? 新年即将来临,在这期间,我们中国很多地方都会进行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那就是祭祀先祖.以表达我们的追思.怀念.感恩和不忘本.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先人和祖宗是谁.越来越 ...

  • 编修家谱有什么限制?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家族人物事迹的书籍,是家族文化传承的载物. 现今,由于家谱在传承过程中,遭遇过打击,导致现今很多家族都已不再有家谱,并且族 ...

  • 热烈庆祝江苏扬中“三畏堂”尹氏五修宗谱玉成頒谱暨祭祖庆典圆满落幕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扬中市"三畏堂"尹氏祭祖暨新修族谱玉成颁谱庆典10月4日在四面环江美丽富饶的岛城扬中隆重举行.来自扬中本地及无锡.常州.江阴.宜兴.丹阳.丹徒等地的130多名宗 ...

  • 谱牒文化丨修谱不是抄谱,无探究的更不可乱写!

    续修族谱,急不得,含糊不得,舍不得,更不可乱来!只能持之以恒慢慢得,有责任心地对得起祖宗及对后人有个交代,必须要搜更多资料而相互引证. 族谱家乘就是一个族群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史,没有血缘传承关系的族史 ...

  • 谱牒文化丨修谱乱象之不给后人留“福”

    很多家族修谱人没有"余庆录"这个概念,所以就不知道或者没有在意老家谱后边留几页白纸含义,以致本次修谱"余庆录"直接省略. 导致新家谱编修完成之后,看似非常精美, ...

  • 谱牒文化丨修谱乱象之有关“卒”的用词

    谱为亲亲实录,上遡千百年以前,渊源可接.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各地各姓氏宗亲活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但是问题家谱也不断出现 ...

  • 谱牒文化丨可以自立堂号吗?

    对于是否可以自立堂号,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堂号? 旧时,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 ...

  • 谱牒文化丨如何判断家谱真伪?(深度长文)

    判断家谱的真伪,不是为了否定老谱,只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更深层次的了解自己的家族,去伪存真.不至于上来就吹名人之后.如何去判断真假,本文从十一个方面去阐述: 一.官职 北宋著名学者汪洙曾说:" ...

  • 谱牒文化丨家谱中防伪标志之印章

    其实家谱是有防伪标识的,首先家谱是限发,不是今天只要钱给够,留一套家谱没问题,在以前有保存家谱的资格的人就是族长.各房房长了,领谱字号其实就是一种防伪标识. 每一套谱都会有一个字号,对应一个领谱人,不 ...

  • 谱牒文化丨家谱中的孺人是什么人?

    翻阅家族的老家谱或者去祖坟祭祀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在家谱的世系传或者先人碑刻上中看到"张孺人"."李孺人"."方孺人"的字样. 那么有没有思考 ...

  • 谱牒文化丨不按照字辈取名如何入谱?

    修家谱的家族在采集人丁信息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绝大部分90后.00后.10后的族人,很少再按照字辈起名了,在这里不讨论,年轻人该不该用字辈起名,这里只讨论,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一.征得同意,使用 ...

  • 谱牒文化丨家谱用词之授、封、赠、旌、赐

    在明清之际,对文武官员及其祖上.妻室授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含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 皇帝或者朝廷授封给官员本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