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唐诗解读——李白之《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上四下离)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注:

岘山:在湖北襄阳,又名岘首山。

接篱(上四下离):古代的一种头巾。

白铜鞮:南朝时流传于襄阳一带的童谣。

鸬鹚杓:如鸬鹚脖颈的酒勺。

鹦鹉杯:用鹦鹉螺壳制成的酒杯。

酦醅:重酿而未经过滤的酒。

麹:酿酒用的酒曲。

金罍:黄金制成的酒杯。

玉山倒:醉酒后的状态。

力士铛:唐代产于豫章郡一带的温酒器皿。

解读:

李白曾经在襄阳游历期间,先后创作为两首风格和内容相近的诗歌,一首为《襄阳曲》,一首就是该诗。创作这首诗,李白大概为三十四岁,当时他去拜见韩朝宗,并作《与韩荆州书》以求引荐,然而结局却令他大失所望,他感叹朝廷所谓求贤之诏就是一纸空文,因之纵情游乐于市井之间,以醉眼笑观世界,写下了这几首豪放不羁的醉歌。

全诗一开始,诗人化用晋朝镇守襄阳的山简的故事,山简这个人行为任达,天性嗜酒,常大醉于习家花园,然而他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李白引用这个故事,以山简自比,这是诗人对自己追求的浪漫生活的一种自我欣赏与陶醉,当然也是借古人之事来浇己之块垒,只不过在李白笔下,多了几份世俗之人不能理解的雅趣。

接下来诗人具体铺写饮酒之乐趣,手捧鸬鹚勺、鹦鹉杯这些精美的酒器,感叹人生苦短,每天都应该喝酒尽兴。诗人出语豪放,却掩饰不了他内心失意的苦闷。然而李白总是能很快从苦闷的境地中解脱出来,纵有千愁万绪,仍有诗意,“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他想象酿出汉江这么多的春酒来,将整条汉江幻想成酒浆,将酒曲垒成万丈高台,想象奇特,气壮兴豪,非李白不能道出此语。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历史上的名人作为参照,将自己的享乐生活衬托得越发潇洒。三国魏时曹彰用爱妾换取心爱的宝马,不过诗人反其意而用之,千金宝马亦不放在眼中,只为尽兴而换能唱《梅花落》的小妾。虽空坐雕鞍又有何妨?车子旁总是要挂上一壶酒,行到何处便饮到何处,笙笛酒乐相随,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诗人又想到了秦丞相李斯。李斯在被杀害之前,对自己的儿子坦言,现在想不做官,每日驰骋原野,以牵狗逐兔为乐,亦不可能。还有晋朝的羊祜,每登临岘山而慨叹如己这般贤士最终湮没无闻,碑文也不可见了,还有谁为之落泪,为其心伤呢?

诗人还想到了“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此人风姿俊秀,仪容美好,喝得大醉时,“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人常以“玉山自倒”来形容酒醉后的状态。李白引以自比,既有对嵇康的钦慕之情,也有不屈从于权贵,对外界势力不屈服的自信。

结尾处诗人将笔锋指向那位曾在梦中与巫山神女同享云雨之欢的楚襄王,纵有这等人间极乐之事,此时也早已化为虚无,随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去,只留下几声夜猿的哀鸣,诗人此时无法抑制自己,喊出了振聋发聩的绝响——“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李白有愁,便并不因愁而弃世,李白有酒,却并不因酒而颓废。他是浪漫的,他是真诚的。全诗于频频用典中,让人读之不觉累赘,他总能借前人而写自己,触事典而遣愁怀,于“痛饮狂歌”中发出强烈的盛唐之音和生命热忱。

附:《襄阳曲四首》

其一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其二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其三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其四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0)

相关推荐

  • 襄阳歌 李白

    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1),倒著接蓠花下迷(2).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3). 旁人借问笑何事(4),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5).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 ...

  • 襄阳歌(读唐诗日课75/100)

    <襄阳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醉歌".诗人触事遣兴,借人写己,充分表现了蔑视功名富贵.追求放浪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也流露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l ...

  • [唐诗鉴赏]李白:襄阳歌

    出自 [ 唐代 ] 李白 的<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 ...

  •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 ...

  •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二)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嵽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沉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注: 蟾蜍:古人以 ...

  •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 ...

  •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四)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 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清溪滨. 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 ...

  •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五)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 ...

  •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六)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注: 代.燕:指北 ...

  •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七)

    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 扬言碧云里,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举首远望之,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注: 太清:指天空. 安期:即安期生,传说中 ...

  •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八)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注: 咸阳:古秦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