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中医的立身之本与致用之道

作者简介

刘力红,男,1958年生。现任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讲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曾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访问一年,除院校教育师从陈治恒、陈亦人等老师外,还先后师承李阳波、邓铁涛等名师,2006年拜于钦安卢氏门下,依止卢崇汉师习医。2015年师从杨真海先生,修习黄帝内针。因著作《思考中医》,主编《中医名家绝学真传》,整理出版《黄帝内针》及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挖掘民间优秀中医流派,弘播传统文化及中医理念而蜚声海内外。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高度评价刘力红博士对中医的贡献,赞曰:“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出身中医世家,四大名医施今墨之曾外孙,协和名医祝谌予之长孙,博士研究生。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在三甲医院临床工作10余年,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莒生学术经验继承人。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参加养生堂、北京晚报等媒体宣传中医科普。作为业务骨干参加多项市局级课题的申报和执行,并主持参与多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

学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呼吸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理事、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理事。

讲课正文

各位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群的同仁,大家晚上好。感谢广中老师的邀请,张主任的邀请,这一次跟我们北京中医院皮肤科聚友会的各位同仁的分享的题目是“中医的立身之本与致用之道”。我觉得这个题目定的非常之大,我都不知道我能不能说,但是张主任就鼓励我说,你就说你的经历,那我这一点,我觉得我很乐意跟大家分享。

我自己的学习中医是从1978年开始,而到今年正好是42年。我读完本科,然后留校任教,然后又读硕又读博。我读完本科的时候,我就拜了第一个师父,叫李阳波,然后跟师跟了8个年头。后来因为我师父去世的很早,师父去世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是比较迷茫的。中医的路,人生的路怎么走?这个也不确定。大概1996年就开始进藏,在西藏就参与创办了一个扶贫医院,也开启了另外一个学习。大概到了2005年,我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师缘又成熟了,就是卢师,大家知道我跟随了钦安卢氏医学的第三代传人叫卢崇汉老师,这是我的医的生涯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因为我在跟随第一位师父李阳波的时候,我觉得更多的是受到理性的熏陶。就是说这也为我跟随卢师实际上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因为在卢门里面,我们有一句祖训,就是:“医必先明理路,而后可研方药”。理就是道理的理,路就是道路的路。

皮肤科疾病怎么治疗,痤疮怎么治疗,这个病怎么治疗,那个病怎么治疗?我认为对皮肤科疾病,尤其对湿疹,对这些我还是蛮擅长的,有些人湿疹很多年,说吃了几副药或者吃了一段时间药,那么就好了。皮肤科实际上我也感受到它也是一样的,一定要先明理路,就是说道理你要搞清楚,而不是说你凭几个经验,比如说痤疮我怎么治疗?然后某一个病要怎么治疗?实际上还是要辨证,还是要搞清楚这个理,因为在皮上面,从我的理解它就跟太阳一定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治疗皮肤病基本上是守桂枝法,皮肤病实际上表现出来的很多是热,叫红、痒,因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就跟热都有关系。

我们广西玉林制药厂有个著名的湿毒清胶囊,上它跟寒有更大的关系,因为我们读了《伤寒论》,就知道《伤寒论》就是讲到“太阳病汗出不彻,阳气怫郁,乃生浮痤(痤痱)”。大概是这样,皮肤就会红就会痒,而是因为汗出不彻,就是受寒了,感了寒了,感了邪了。这个时候正是要汗出,用桂枝汤讲的要“遍身漐漐”就是遍身的汗要慢慢地出,出透了,这个叫汗出就彻了,邪就走了,就解了。如果汗出不彻,邪就会郁在皮肤里面,那么就会衍生出很多皮肤的疾患,实际上皮肤很多疾患是这样来的。所以在太阳篇里面有麻桂各半汤,桂枝麻黄各半汤,也有桂枝二麻黄一汤等。因为寒就很容易导致太阳的,因为太阳主表,太阳郁闭,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汗出不彻,因为已经出来的,实际上从汗腺已经出来的汗液初步到外面,它实际上就变成湿了。所以表一闭,热就起来了,就生了。所以实际上热和湿是因为寒而起。如果我们把这个理论实际上弄清楚之后,实际上皮肤病我觉得是,它是在你的把握之中,你是每下一个方就不是因为根据经验,而是根据有了理论,所以我们的一个祖训,就是卢门的祖训就是,必须先明理路而后可研方药。

那么我在跟卢师之前,恰恰我受了李阳波师父在理论上的训练,理性的思维,我这位师父给予我非常大的教授,乃至于我入卢门之后,就很受益,就如获至宝,在临床上的提升很大。

但是实际上我在2015年之前,我的医的生涯里面只有药,我只会开药,我不会用针。到了2014年我慢慢用针的因缘我成熟了,所以2014年我就结识了我现在的针上的师父杨真海师父,对我行医的生涯又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或者说极大的丰富,就让我过去讲有药无针的这样一个生涯,实际上你只是半个郎中,对吧?因为我们看《内经》就知道了,看《伤寒论》也知道了,针是半壁,药是半壁。如果从《内经》的角度看针是大半壁,药是小半壁。过去我只会药不会针,那肯定只能算半个郎中。所以2015年我就正式地拜了真海师父,跟我夫人一起拜了真海师父,跟着真海师父学习“黄帝内针”,使我的行医生涯就丰富了,或者说至少从形式上甄于圆满。直到今天,关注我的朋友看到我到进到武汉之后,怎么样用针怎么样用药,针药并用,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确实是非常好的。那我简单地跟大家介绍我的医的重要的一些因缘,重要的一些经历,跟大家作了一个简单的汇报。

那么接下来就围绕张苍主任给我的题目“中医的立身之本”,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实事求是地讲一讲,我自己感受慢慢真正清晰起来,是从我带研究生的时候。因为我博士从南京毕业之后就回到广西,我是1992年回到广西。然后到了2005年,王乃平院长要求我要成立研究所。当时研究所最先是我自己提出来的,但后来我反悔了,我认为我做不了这个研究所。后来我们院长说怎么可能做所有事情都有条件呢?先做起来再说。所以就成立了这个研究所,实际上我主要就带研究生。我觉得张主任给我的题目,我真正明晰起来,变成主动性的明晰,实际上是在这个阶段,我带研究生这个阶段。我带研究生我们的考试就是,就是他过了线之后有个面试。普通的面试就是再看看人什么的。我当时是常务副所长,但基本上是,等于是给我们一个特权。那时候从招收学生开始到学生的研究生的课程,除了政治和外语动不了之外,其它都是由我来制定,就是学位课程。那个时候在全国可能是没有的。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对立身之本的感受)逐渐清晰起来。

我有一个很特殊的笔试,研究生复试主要是面试是吧?过了统考主要是面试,但我在面试里面还有一个笔试。那笔试我写什么呢?笔试实际上我就是强调就是唯一先做人这一点,就人做好了才能做好医。人是本,我觉得立身之本就是做人之道。我记忆中某一年有一个题目就是,《论语》里:“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我对这一篇的感受就是君子他的这一生不为衣食而来,所以它是谋道不谋食,他满心满脑子想的就是这个道,“谋道不谋食”。接下来耕也,你如果你为了衣食去过日子,馁在其中,馁就是饥饿。你这一生是为了衣食这个目的来的,一定饥饿是伴随着你或者贫困伴随着你。学也,禄在其中,学实际上就是学道。如果你为道而来,为去谋道而生,那么你的俸禄就跟随了,你不用去愁衣食。(我)现在还没有满一生,就是已经60多岁,已经大半生了,当然前提我有一个很好的夫人帮我谋了,如果我夫人在这里,她会不高兴的,有人帮你谋了,你肯定不用谋嘛。但我觉得为什么老天会发配一个专门为我谋衣食的夫人呢?所以我觉得这也是说不清楚的一个事情。所以我的生命中确确实实对这句话就很有感受,我就是这样的。我有一次的研究生入学复试的题目就是这个,就结合你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悟,写一篇文章。实际上这篇文章是决定性的。因为是突然间袭击嘛,而且我每年题目都不一样,没有办法复制。我不管研究生考试的全国统考那个成绩再高,有一年有很高成绩的人,但我都没录取。那我选取的是你在做人上的打算。实际上那时候并不一定你是这样去做,你的立身之本不一定是这样,但是可能,你没有这个(理念)你写不出来,多少还是可以看得出来。那个时候我基本上是把中医的立身之本是放在了为人、做人的上面。我认为这个好了,其它是自然而然的,不用愁。古人讲“但得本,何愁末”,因为确确实实你没有经历过,我觉得,你没有这样的感受,你就觉得我不去追求,它怎么会,因为生命中需要这些东西,生活需要这些东西,我不去追求行吗?实际上是你真正去谋道了,这些东西真是应有尽有。所以这个,大概2005年之后,我就很清晰了,对立生之本。当然到了现在,广中老师很清楚我现在做什么。我现在人不在北京,我现在定居在大理了,因为夫人喜欢大理,就定居在大理。但是我从事工作的基金会,因为现在我退休了,所以我现在从事的另一个工作主要就在北京的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我户口不在北京,但是工作单位也在北京。就是说,我现在对这样一个立身之本就更加清晰了。因为现在在做基金会,基金会我们下面有一个公益项目就是“三和书院医道传承”。很有幸,广中老师也做过我们几期,一、二届的班主任,也得到广中老师非常多的关照和帮助。我们在三和书院,实际上我就非常强调立身之本,就是说做人,这个是一切里面最重要的东西。

恰巧,这两天,如果关注我的,知道我最近因为身体的关系,因为我过去还经常发表一些文章,尤其在进入武汉前和武汉期间。但是最近心力不够,我就写得很少。那一天六六跟我转了一篇文章,就是她很崇拜的一个投资家叫李录的一篇专访,这是一个在很著名的杂志上的专访,专访的内容是“资本投资就是现代化”,大概这么一个专访。那么六六发给我的时候,她给我留了几段语音,大概意思是,意思是她很有感慨,因为里面谈到他(李录)的一些切身的感受,包括对人生的一些看法。她就认为实际上哪一行都差不多,但是每一行实际上看起来差别很大,搞投资跟做中医好像一毛钱的关系好像都不太有,除非你这个资本来投资中医,这有点关系。但是从专业上看确实……但是六六的感受就是,真是相通的,行行都是相通的。我对于资本对投资是一窍不通,另外一个就是完全不关心。因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嘛,资本投资都属于衣食范畴的东西,基本上我的生命中很少有心思花在这个上面,所以对这个我是不关心的。但是因为六六这样说了,我也耐着性子把这篇专访就看。看完我自己我很有感慨,于是我在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叫“本与末”。实际上,我本来想转给张主任,想把它放在我们这个群里面,也是一个预热。实际上,也就是我今天晚上想讲的“本与末”的问题。就是“但得本,何愁末”。这句话当然是佛家的一句话,但实际上它就是根与枝叶的关系。就相当于但得根深又何愁叶茂呢,对不对?我们讲根深叶茂,你只要把根植深了,培植好了,它枝繁叶茂是很自然的事情,你不用老去纠结那个枝没有繁、叶没有茂,那是因为你根本没有扎下,没有植深啊,是吧?所以,李录先生实际上他这篇专访里面就谈到了,实际上他没有专门谈到,但是流露出来了这个两点很重要的。

我看到两点重要的,一个就是真诚,就是诚实。他叫知识诚实,那诚实确确实实是太重要了,因为在中医里面“诚者天之道”。所以,我们记住了诚,那是太重要的一件事情。诚当然后面跟了信,诚就一定会有信,所以他强调诚实,这一点就是实际上是做人很重要的一个根本。另外一点,他就强调了你的成功的故事的后面的一切的细节要可以公开。这个完完全全你可以,不是这个地方我是不能说的,那个地方可以说。就是可以完全透明,这一点也是很难得的。就是你没有什么猫腻,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这就叫光明正大。那这个是很难做到,那么就一点一点赚的,都是凭良心。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总有一些,尤其资本,我们经常形容万恶的资本,对不对?这句话不是少数人说的,很多人都在说这,万恶的资本。很多人也告诫我,你们的同有三和千万不要跟资本挂上钩,否则很难脱钩,一旦挂上钩你就进入了万恶的深渊,实际上,资本后面有很多见不得人的东西,也就是有很多昧良心的东西。所以为什么我们的长青的企业很少,整个世界数不出多少个,就是因为这里面都有很多昧良心的东西、就很多违背根本的东西,他就没有办法走长远,就本末倒置。

自然界是根深叶茂,进入社会,为什么我们讲,我们中国文化讲天人合一呢,天人合一也就是天人如一,实际上,首先是天人如一,它是一不是二。社会也是这样,自然是这样,社会也是根深叶茂,那么只是社会你要去看透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个钱财的角度来讲,什么是它的本?《中庸》有一句话叫德本,德本而财末,德是根本,财是枝叶,德厚了一定会有钱财,没有本就没有德,它是这样一个关系。(更多内容见下周三)

(0)

相关推荐

  • 青年中医成长之路 | 黄靖:从经研所小兵到临床带教老师(下)

    青年中医成长之路 | 黄靖:从经研所小兵到临床带教老师(下)

  • 励志!他身患眼疾靠水晶球读完研究生,凭借触觉就可以定位人体穴位~

    如果双眼失明,是否还能追逐梦想?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虽然身患眼疾,但依然执着追求着自己的中医梦. 28岁的倪振威是苏州吴江人,今年从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研究生毕业.8年前,他因意外左眼失明,右眼视力 ...

  • 2019上海“针灸特色疗法与针麻技术前沿

    2019年8月5日,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共同承办的2019年上海"针灸特色疗法与针麻技术前沿-- 中医针灸理论传承与创新"研究 ...

  • 气血胸的中医药治疗刘力红在《思考中医》中...

    胃热过盛,导致火逆而肺液被伤.玉竹凉降生津降肺火,玉竹性黏,故用陈皮行其滞.大枣顾护胃气,白芷消肿排脓.使胃降而不伤胃气,邪随之排出.麦门冬汤加减应该也可以. 气血胸的中医药治疗 刘力红在<思考 ...

  • 尚先早课|察五色,审九候

    察五色.审九候,均属中医诊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决死生,是中医诊病首先要 ...

  • 刘力红:黄帝内针的道与术(节选)

    本视频摘自2018年香港国际针灸高峰论坛刘力红老师的主题演讲<黄帝内针的道与术>. 黄帝内针这门针法,它为什么这么好?它的道在哪里?我觉得作为中医人,尤其是作为针灸学人,我们还是不能离开中 ...

  • 师恩如海 | 同有三和的老师们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1 师者,人生之大宝 同有三和自从广西南宁起步,甚至更远上溯到刘力红老师本科毕业后追随李阳波老师,近及三和书院和同有三和教 ...

  • 刘力红:如何解决产后抑郁症?

    本文整理和摘录了刘力红老师在黄帝内针课堂上的一次答疑,希望对诸位热爱黄帝内针的学子们有所助益. 同学问:刘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内针大部分解决问题都是有躯体症状的.如果说是没有明确的躯体指征就像是现在产后 ...

  • 励志!盲人女孩考上针推研究生;中医助人,让他们活出精彩!

    "能帮助到这么多的病人,都是中医给我们的命运的馈赠." 01 浙江盲人女孩叶景芬,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中医专业硕士(针灸推拿学).此前,她是长春大学针 ...

  • 刘力红:中医的立身之本与致用之道(下)

    作者简介 刘力红,男,1958年生.现任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讲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曾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 ...

  • @刘力红 老师“按腹琐记”整理笔记 | 中医学习笔记

    最近@刘力红 老师的"按腹琐记"在微博上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响应,自我实践.@欣之心心 通过自己实践,得到一些亲身体会,并将有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一起分享! "按腹 ...

  • 刘力红 | 谈中医五术

    同有三和 同有健康 中医作为一门医学,它服务于民众的落地方式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有很全的记述,即砭石.毒药.九针.灸焫.导引按蹻. 也就是说,在应对各类不同健康问题时,中医大抵会用到上 ...

  • 刘力红 | 中与中医

    本文节选自<扶阳论坛7> 我们讲的中医,过去就叫医,或者医道,没有"中医"这个称谓.<汉书·艺文志>里的"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并不是作为 ...

  • 刘力红——识阴阳,步入中医之门

    刘力红——识阴阳,步入中医之门

  • 丁愚仁 、李可老中医、林杰、刘力红、吴清忠谈癌症

    癌,癌细胞,癌症. 这几个名词成了死亡的代名词啦,一说癌症,自己就给自己判了死刑,全然不看现实. 这种现象来自一小部分没有道德的,只为利益的医生恐吓病人造成的.被这些没有道德的一小撮医生洗脑啦,洗脑后 ...

  • 【刘力红:抓住阴阳,就抓住了中医的根本】...

    [刘力红:抓住阴阳,就抓住了中医的根本] 一.中医的道统是阴阳 中医的道统是什么?我认为就是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

  • 刘力红:中医强调平衡,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扶阳?

    刘力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 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曾师从于李可.卢崇汉等名医大家. 导读 我们要有一个大平衡的观点,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升有降,这才叫平衡,但是在某一个阶段是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