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杂谈

(0)

相关推荐

  • 经方辨治咳嗽经验

    □李广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笔者曾跟随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毛德西.唐宋和李发枝等教授侍诊学习,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经方辨治咳嗽的经验,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将吾师应用经 ...

  • 经方体质研究  :  李小荣败案求解1.

    李小荣败案求解1. 林TL,女,55岁,08.7.10诊 咳嗽反复5个多月,痰质稀,色白多黄少,咽痒咽干,咽部不适即咳,伴胸闷,心肺听诊(-) 形壮体胖,面色尚白略黄,声音宏亮,舌黯红苔薄白腻润,脉弦 ...

  • 治疗哮喘,该如何控制中药的剂量?

    谢继增 肖相如频道 今天 导读:今天学习谢继增先生治疗哮喘的经验. "过钱"之说,系指细辛入散剂而言,复方汤剂内每服酌用细辛6-9克,煎取日2-3次分服,多无大碍,反具顿挫病势之殊 ...

  • 医话杂谈-鱼际脉

    华夏中医论坛 临床把脉发现,有些病人的脉会上鱼际.凡是脉上鱼际了,就说明脖子以上有难受了.左手脉上鱼际,说明是颈椎有问题,或者头后部难受.右手脉上鱼际,说明病人有咽炎,有鼻炎.凡是上鱼际了,睡眠多数有 ...

  • 杂谈医话-----谈舌脉象在辩证中的运用

    中医诊断治病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脉望舌,即简单又方便,但是有些人把它搞得太神秘虚玄了,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它就是一个诊断方法,是因古时科技不发达而形成的,在现代医疗费用高昂的条件下,更显得它的珍贵.我 ...

  • 中医实践与补遗------杂谈医话:用药利弊谈

    我已写了不少篇用药传奇了,主要讲得是其有效的功能和好处.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都要一分为二,即要讲有利的一面,也要讲不利的一面,正反相结合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中药亦然.在临床中我们常看到,讲用中药 ...

  • 杂谈医话:中医快捷成才的思路

    每一个学中医的青年学子,都希望自己早日成才,象老中医一样顾客盈门,施展才技,解人疾苦,受人尊敬.但又苦于自己年轻,经验匮乏,而自叹: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慢慢熬吧.那么有没有缩短这个过程的可能和办法呢?我 ...

  • 杂谈医话:谈临床快速辨证施治的方法

    一日诊治暇余有学生问曰:老师看病又快又准,我们都跟不上思考,处方已经出来,这里有什么秘诀和窍门?答曰:哪里有什么诀窍.不过是一巧法罢了. 你们在学校学的辨证施治方法是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六经 ...

  • 杂谈医话------漫谈中药亲自尝试

    我觉得一个好中医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亲自实践和尝试中药的勇敢精神.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尝.一些中药的药性.用量要想掌握的透彻和精确,非要亲自尝一尝不可, ...

  • 《大江东区》杂谈,读书笔记

    雷东宝出监狱,对小雷家重新安排,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把小雷家镇政府所有制.对于人物的安排,士跟是不敢再用了,让红伟远走,隔了一大领军人物,提了一个后期新秀,让背后的一堆后期新秀站到了他队伍中,这就是权 ...

  • 屡用屡效的《止园医话》三验方

    文|闰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导读  近代医著<止园医案>载药多首验方,河南中医药大学毛德西教授应用其中头痛方.疝气方.脉结代方颇有经验,一起来学习吧~ <止园医话>由近代医 ...

  • 【中医人语】“医话”也是一味良药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能低估.只有身心健康,人们才能乐观.坚强.平静地生活,才能正确地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与现象. 作为医生要体谅和理解患者的处境,以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