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临摹:朱文古玺章法设计的两种常规方法

临摹是为了最终的创作,所以我们要总结所临摹玺印的章法特征,并将其应用于未来的创作,本文结合古玺临摹作业的第44方,讨论一下四字古玺创作中章法的两种常规方法。
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第44方,是这方“蓟都司工”:
(蓟都司工)

释印

这是一方燕玺,玺中的“都”字,我们在前面作业“日庚都萃车马”中已掌握了它的篆法。“蓟”是地名,故地在今北京外城之西北部,这里曾是燕国都蓟,显然,这是一方燕国地方官所用之印。

章法手段

一、改变字形大小。这方玺印中,“都”字明显增大了外廓,受其影响,“工”字明显缩小了外廓,“司”字明显向右侧偏移,这三处的改变,对这方玺印章法的影响十分重大。
(放大了的“都”字)
由于“都”字的增大,实际上增强了它与占地面积格外小的“工”字的疏密对比,又加上“司”字的右移,它实际上与“司”又形成了对角呼应之势,又让“蓟”字上缩,与“工”字形成呼应。“司”与“都”的占地粘连,实际上使“工”字处的极度疏散得到强化。这也就形成了这方古玺的大疏密的总体格局,使“工”字真正成为“印眼”。
试想,如果将“都”字缩小,“工”字增大,每个字均分印面空间,那这方玺印就成了一方章法十分普通的玺印了。
二、边框粗细的变化。边框最初的实用用途当是为了保护印面文字不受磨损,后来,边框也渐渐参与印面章法,其最直接的对章法的影响,是使本来不规矩、不整齐的战国文字在印面得到规整、团聚,增加玺印的印章属性。
印章边框还有更直接的作用,就是与印中文字的线条形成视觉对比。
(边框对章法的影响)
朱文印边框的粗细对于章法的影响方法至少有三种:
(1)边框与印文等粗。此时,边框与文字形成统一匀整的视觉效果,比如:
(边文等粗)
(边文等粗的印例实物)
(2)边框比印文粗壮。此时,印文与边框形成强烈对比效果,比如:
(阔边细朱)
(阔边细朱的印例实物)
(3)边框比印文细(这种边框处理,或仅存在于元朱文一类印中),则突出印章文字,钤盖时,如果厚厚垫纸,边框亦会受力加粗,这一点,在讲元朱文钤印时已经讲过,此处不再举例说明。此处强调的是在设计古玺朱文印章法时,边框的粗、细,光、毛是调整章法的重要方法。
章法的大类只有两大类:一大类是典雅平和,设计出发点是追求匀齐,对等;一大类是务追险绝,是强化对比,突出对比。章法设计的常规方法,即从此两方面下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