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临摹:古玺的章法是古匠人主动追求的结果
相关推荐
-
张坤山学书思考(一)
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中国书协第三.四.五.六.七届理事 中国书协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海军政治部国家一级美术 ...
-
临帖主要是学转换技巧
临帖,学的像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很多学书者,临摹古帖能做到七八分像,有的甚至能够做到以假乱真,但离开范本,自己创作,却很是呆板,不少人还无法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观其笔下所创作的作品,很难看到他们从 ...
-
UC头条:关于岭南印学审美特征及发展方向的一点思考
点击加载图片 <蛮府参军>(篆刻) 邓尔雅 作 点击加载图片 <计利当计天下利>(篆刻)曲斌 作 ●尹广 岭南篆刻最早可溯及秦汉,但形成明确的"岭南"风格和 ...
-
古玺临摹:如何识别一方战国古玺的地域归属
我们临摹古玺已经接近50方,本文发布我们古玺作业的第47-50方.在临摹古玺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识别一方战国古玺的国别,本文同时也讨论这个问题. 先说作业 古玺作业的第47方,是这方三晋小玺&quo ...
-
古玺临摹:别想了,古玺其实也有规规矩矩的满白
临过汉印的朋友都知道,汉印发展到东汉以后,出现了满白样式的汉印,所谓的"满白",就是白文笔画刻到足够粗或者足够盘叠以占满印面,使红色仅留一线,猛然一看,几乎整方印的钤盖效果满满都是 ...
-
古玺临摹:藏在一方普通古玺里的精心设计
本课我们介绍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第30方(共50方),这是一方齐系官玺:夜邑坰冢鈢.如图: (夜邑坰冢鉨) 林林总总的战国玺印,除形制的区别外,最主要的是文字体系的差别,也即文字学家所说的秦及六国文字的 ...
-
古玺临摹:朱文古玺章法设计的两种常规方法
临摹是为了最终的创作,所以我们要总结所临摹玺印的章法特征,并将其应用于未来的创作,本文结合古玺临摹作业的第44方,讨论一下四字古玺创作中章法的两种常规方法. 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第44方,是这方&quo ...
-
古玺临摹:“变化”才是古玺章法的灵魂
我们的古玺临摹课程已经到了后半段(因我们的古玺作业是50方,现在已经到了第36方),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了.如果说汉印的章法灵魂是端正.是浑厚,是老老实实,是稳定,是秩序,是安分与朴实.古玺的章法灵魂是什 ...
-
古玺临摹:当文字无法布满印面时,就让它空着,其实也是一种章法
让我们先回忆一下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里的一段话: 吉金文字之不可及处在能散而不乱,深得"点画狼藉"(孙过庭<书谱>语)之意,故拟金文须注意离要离得极开,合 ...
-
古玺临摹:用篆法特征影响和调整章法
这次我们说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第26方(共50方),这是一方秦玺,我们知道,秦玺大部分情况下称"印"不称"玺",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秦王朝更是严令"玺 ...
-
篆刻学习:古玺临摹,这4点是章法基础中的基础
本文介绍的这方玺印是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第十三方,关于这方印的地域判别,专家们有争议.有意思的是这方印是战国官玺里至今发现的唯一一方两面印.它的样式即印文如图: (两面官印) 印面是"仓吏&q ...
-
篆刻学习:古玺临摹作业的第12方,古玺印的经典章法
临摹前的一点思考 大概所有的篆刻学习者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适合所有篆刻作品的章法原则呢?一旦掌握了这种章法原则,所有的篆刻创作都可以由此找到解决方法-- 这很玄妙,因为,一旦找到这种原则,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