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从诫:父母都是教授,却差2分无缘清华,林徽因不甘重查试卷

图为梁从诫

战国时期,赵国名臣触龙曾在劝说赵太后时说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就是说,父母深爱自己的孩子,就会为自己的孩子打算得十分长远,为他一生铺好了道路。

的确,从古至今,基本每个父母都会尽力为自己的孩子打算以确保他一生衣食无忧,这是中国传统的亲子关系

然而,父母这样劳心劳力为孩子的打算,虽然是出于深爱,但很多时候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渴望

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徽因,出身名门,其本身亦是优秀过人,而且林徽因接受过西方的教育。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一个思想开放的女人。

但是这样思想开明的人,也不可避免地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为自己的孩子做长远的安排,只是她的安排却因为一张卷子落空了。

一、从小被寄予厚望的梁从诫却在高考失利

林徽因有一首很著名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写道:“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尽管如此细腻柔美的语言被现代很多人当作情话在使用,但其实这首诗一开始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小儿子——梁从诫的诗。

图为林徽因与小儿子梁从诫

1932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子出生,取名“梁从诫”。众所周知,林徽因和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他们将毕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建筑行业。

因而,在儿子出生后,林徽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子承父业,将建筑行业发扬光大,于是,从小,梁从诫便被寄予了厚望

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成长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再加上父母优秀的教育,梁从诫可谓从小优秀到大

等到了高考的时候,梁从诫按照父母的期望报考了清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梁从诫的父亲梁思成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建系人,而且林徽因夫妇都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加上从小的耳濡目染,按理说,梁从诫考上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然而,在高考成绩出来后,林徽因却失望了。

图为林徽因与一双儿女

原本对于儿子考上清华大学建筑系这件事,林徽因信心满满

等到梁从诫的高考分数出来后,林徽因才得知儿子因为2分之差,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失之交臂了。听到这一消息后,林徽因久久不能接受

于是,不甘心的她要求重新查看儿子的高考试卷

这一看,梁从诫的人生轨迹便改变了

原来,梁从诫的高考分数的确没有出错,不过,在他的试卷上还写着11个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看到这句话后的林徽因很是错愕。

一直以来她都是以朋友的身份在和孩子们相处,但直到这一刻,她才知道:她差一点剥夺了儿子的爱好

图为梁从诫和姐姐梁再冰

尽管对于儿子没能考上建筑系有些失望,但林徽因决定还是要支持儿子自己的兴趣。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梁从诫按照自己的心中所想,报考了北京大学的历史学系,走上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生道路

二、“自然之友”梁从诫

带着对历史学的热爱,梁从诫以优异的成绩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毕业后的他,前往云南大学任教。在教书期间,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后来,他回到北平,在国际关系研究所从事世界史研究。直到1993年,未雨绸缪的梁从诫转而开始关注民间环境保护工作

图为梁从诫

梁从诫在1993年的时候,领导创建了自然之友,这是我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的自然环境保护组织

为此,在自然之友成立的第一天起,梁从诫就在认真地践行着保护自然的责任。从金丝猴到藏羚羊,再到长江鱼,自然之友尽自己所能保护着一切的珍稀动物

甚至,这个组织还发起了反盗猎的行动。而且,不仅仅是动物,在自然环境方面,自然之友也积极组织着保护蓝天绿地的各项行动。

当然,那个年代的人们才刚刚尝到向自然掠夺的甜头,梁从诫的行为无可厚非地触到了某些人的利益。因此,梁从诫和他的自然之友走得异常艰辛

梁从诫曾经每天要接无数个电话,在这些电话的另一端,反映环境问题的消息从四面八方涌来。就这样,日复一日

图为梁从诫

1998年的时候,打击盗猎、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在前往北京演讲后,突遭解散,只因为稍许的高调,便为这个团队招致了灭顶的命运

为此,亲自协调演讲事宜的梁从诫,陷入了沉默。一阵阵无力感袭来,他很久都没有说话。

然而,即便前进的道路很艰难,但梁从诫依然坚持着。这样坚强而顽固的性子,大概是遗传自林徽因了。

在开国之初,面对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历史建筑,林徽因曾拖着病躯,与强拆文物的人大声争执,试图以瘦弱的身躯阻止这些残暴的行为

图为梁从诫

等到了梁从诫身上,他也曾因河床干涸的事情,以花甲之年的年龄,与人面红耳赤的争吵,更是直指对方睁着眼睛说瞎话

更绝的是,梁从诫曾在与三亚当地官员吃饭的餐桌上,将他在三亚沙滩上捡的垃圾放在桌上,当面质问这些官员

这样强硬的性格,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的细腻柔美可是大相庭径。然而,就是这样执拗的性子,却以一己之力撕开了公民行动的一角,使得自然之友这样的民间组织能够贡献社会

三、世间再无梁从诫

一生致力于环境保护的梁从诫,获得了多项殊荣。1999年的“地球奖”“大熊猫奖”;2000年的“环境使者”称号以及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的“麦格赛赛奖”;2003年“母亲河奖”“年度法治人物”等等。

2010年,梁从诫获选了《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50人——仁爱之魅

图为梁从诫

“亚洲环境奖”答谢辞中,梁从诫说,他所做的实在是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与其说是获得殊荣,不如说,这是在提醒人们“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

就是这样的精神和追求,支撑着梁从诫为人类的自然保护事业奉献了一生。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时,梁从诫病逝,享年79岁。

这样一位以一己之力挑起了民间环境保护重担的“自然之友”永远地离开了人生。自此,世间再无梁从诫

结语

梁从诫曾经自嘲:“我们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

林徽因夫妇,为了中国的建筑史奉献了一生,并为此付出了后半生病痛缠身的代价;而他们的儿子梁从诫,也为了人类的自然保护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人们常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文人风骨,大概便是这样的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