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绝句的“章法”

构成绝句的基本方法是起承转合。“起”是起头所写,“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出新意,“合”是合拢收束。要特别注意的是,起头之后的各个步骤都与上一步骤有承接的关系,即转是承上而转,合也承上而合。同时章法的关键即在转折之处,能揭露作品在转折处的承上启下秘密,就从根本上理解了作品。古人为文、为诗大都讲究这样的起承转合。我们可以据此去分析绝句中的篇章结构。
   请看王之涣的五绝《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为起句,写诗人登楼西望所见,白日渐渐隐没于山后;“黄河入海流”是承句,承首句而言,写作者东望所见,滔滔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一起一承,互为补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水画。这都属于写眼前所见之景。由景生情,作者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或者有了一种深切的感悟,体验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于是,诗人便以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而宕开一笔,由实写转到虚写,由写景转上议论述怀。“目”字与一二句的所见有了照应,“欲穷千里”便顺理成章地导致结句“更上一层楼”。转折之后,拓宽了诗的意境,使全诗论随景发,情因景抒,揭示了要登高望远的抱负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中的起承转合是显而易见的。

再看贺知章的七绝《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通过对初春柳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风及一切创造性劳动的赞美。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起于对柳树高挑风姿的整体描写,说一株高高的柳树,像刚刚打扮好的碧玉姑娘一样漂亮。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承首句而来,沿着作者观察的顺序,集中地写柳枝茂密,轻柔下垂的样子,也是对柳树柔美风姿的补充之笔。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二字与首句的“树高”和次句的“丝绦”在词语上作了照应,表面看来像写柳叶,但是略加品味,不难看出,笔锋已开始转向。前两句描写柳树高大轻柔,如美人碧玉,如绿色丝带,这是写实。第三句已是作者联想的开始,它不再说柳叶怎么美,而是通过柳叶展开联想。“谁裁出”三字即逆转笔锋以设问的手法,从写柳树转向写春风,并自然引出了合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合句在转句的基础上借助想象的翅膀,捕捉春天的形象,以妙不可言的比喻回答了前边的设问。至此,水到渠成,让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贯穿全诗,将整首诗剪成了一幅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图画。转折之后,也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诗人美好的情趣升华到对初春的赞美,也就是对一切创造性劳动的赞美。
   以上两首诗的篇章结构,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尤其是在转折这个环节,由写景转入抒情,由实写转入虚写,表现得十分明显。但是,应该指出,并不是所有绝句体裁的作品,它们的篇章结构,特别是其中的转折之处都是如同《登鹳雀楼》、《咏柳》那样,由景到情,一看便知的。

分析绝句的起承转合,要抓住转折的不同情况,既要掌握异中之同,也要看到同中之异。

以下尝试分析一些绝句的转折情况,让大家对绝句章法这个关键之处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①杨万里的七绝《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疏疏一径深为起句,写篱笆、写小路、写山林,为我们展现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树头花落未成阴”承首句而作,绘树、绘花、绘叶,继续为我们补充了人物活动的时节及此时田园风光的美好。一起一承,一粗一细,均为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三句“儿童急走追黄蝶”却在写作对象上有了变化,即由写景物而转到写人物,由写静态而转为写动态。“黄蝶”与次句的“花”存在意义上的照应,而“儿童急走追”也自然导出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完成了从景的静态到人的动态的转折。

②杜甫的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心怀悲怆,又因春光而感懒困,头脑昏昏沉沉要靠微微吹着的春风才保持清醒。前两句写的是作者情绪低落的情形。第三句“桃花一束开无主”,“无主”照应首句的“黄师塔”,“桃花”照应次句的“春光”,也引出结句对桃花的异常喜爱之情,“可爱深红爱浅红”(桃花开得多么可爱啊!应该爱深红色的还是爱浅红色的呢?),实现了情绪从低到高的转变。
   ③杜甫的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二句写的是静态春光,三四句写的是动态春光。第三句在前面所写的“花满蹊”而又“压枝低”的基础上,直接转到“戏蝶舞”,然后末句用“娇莺啼”作结。动静结合,互相补充,既有繁花似锦,又有蝶舞莺啼。“留连”、“自在”,不仅描写了戏蝶娇莺,也折射出诗人当下的欣喜心态。
   ④杜甫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前两句说,作者已不是“爱花欲死”的少年,而是担心“花尽老催”的老年。第三句“繁枝容易纷纷落”,怎么转呢?“繁枝”(繁花满枝)照应次句的“花尽”,而“繁枝易落”又引出末句的希望,希望“嫩蕊”们商量一下,绽放得慢一点。这就是说,由担心什么,转到希望什么。

⑤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交代了分别的时间、地点,离开的地点和要去的地点。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两字,与首句的“辞黄鹤”和次句的“下扬州”意义上有照应,而“远影碧空尽”又引出了末句的“长江天际流”。粗略一看,似乎前半与后半都是写景,没有转折。实际上前边写景而后边已经转向了抒情,不过是作者善于“以景写情”罢了。后两句写的是作者目光望着帆影,一直望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作者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遥远的水天交接之处。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景中寓情,景中见情,更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0)

相关推荐

  • 绝句•十首丨依旧轻寒惹梦思,春风拂柳倍缠绵

    <赞春>七绝 东风隔槛赠花香,眉外湖山画里藏. 难抑诗心操翰墨,且增春色诵华章. <三月天>七绝 陶醉人间三月天,春风拂柳倍缠绵, 远山黛翠青红绿,熏客诗家琴酒篇. <春 ...

  • 【东方诗韵诗刊•春放纸鸢】‖ 起落全由风伯便,扶摇直上碧天惊【2021014总第324期】

    刊头题字 吴瑾 ❂ 特别鸣谢 编辑初审:廖金碧 盛顺康 张心愉 王祖明 刊头题字:吴瑾 终审统编:艾瑞克 微刊制作:艾瑞克 收稿时段:2021/03/29-2021/03/31 ❂ 刊首语 风筝是由古 ...

  • 唐诗赏析——咏柳

    沪语朗读:渺渺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如同碧玉妆扮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 ...

  • 咏柳 || 七绝同韵雅集 ||【总439期】​

    本期作者 |深谷幽兰|博陵闲士|坐看云起|云轩| |祺月轩主|闲庭信步|快意湖山|老酒| |沙漠独行|凌云山樵|雪沁兰心|安之| |平心而论|东方欲晓|云水禅心|之愚| |诗歌辉映|漱石枕流|素笔挥洒 ...

  • 【阅读悦读丨诗词朗诵】作家荟《小学二年级》下

    [阅读悦读丨诗词朗诵]作家荟<小学二年级>上 文/作家荟整理 朗诵/田园 但军 1.<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 ①枯:枯 ...

  • “碧玉妆成一树高”——《咏柳》这首诗的高妙,从第一句就开始了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四豪"部的 ...

  • 绝句的章法

    一.递进式 一句一接,层层递进,一气贯通,整首一意. 1.直递 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转递(即传统的起承转合式) 王维<相思> ...

  • 略议绝句写作章法

    略议绝句写作章法 我们经常听到绝句写作的"起承转合"的章法,除了这个章法外,还有其他写作的方法吗?今天与大家谈谈绝句写作的其他章法. 一.巧用对比 将两种不同的事或景等拿来描写,通 ...

  • 【诗词学堂】绝句六大章法

    绝句六大章法 除了常规的起承转合以外,绝句的章法还有这么几种:递进式.并列式.两分式.混合式.连承法.连转法 下面分别来说明   一.递进式 递进式,一句一接,层层递进,一气贯通,整首一意.   1. ...

  • 诗词写作指导:绝句六大章法

    除了常规的起承转合以外,绝句的章法还有这么几种:递进式.并列式.两分式.混合式.连承法.连转法 下面分别来说明         一.递进式:递进式,一句一接,层层递进,一气贯通,整首一意. 1.直递式 ...

  • 细说绝句写作章法

    初学要旨 一:贵有新意    苕溪渔隐云:"学诗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而不能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黄鲁直亦云:"文章忌随人后,随人作计终依人"诚至论也.宋子京亦 ...

  • 绝句六大章法

    除了常规的起承转合以外,绝句的章法还有这么几种:递进式.并列式.两分式.混合式.连承法.连转法 下面分别来说明 一.递进式 递进式,一句一接,层层递进,一气贯通,整首一意. 1.直递式,如金昌绪< ...

  • 谈谈语不接意接 —一读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文/肖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首绝句,甚至可以背的滚瓜烂熟.尽管如此,但有人却瞧不起 ...

  • 绝句“起、承、转、合”的章法

    绝句"起.承.转.合"的章法 书法与绘画都讲究章法,诗也一样,也是具有章法的.绝句的章法主要体现在"起.承.转.合"四个方面.一般情况下,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 ...

  • 绝句及律诗的句型和句法,布局和章法

    我们先从绝句的基础说起,我们把看到的5字一行或7字一行,共计四行的旧体诗,都称为"绝句". 其实只有完全符合格律要求的才称得上绝句 我们以前读到的一些"绝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