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的不同分类(二)---寒体

表寒、阳虚体质。传统中医体质中的阳虚体质,即经方医学体质中的“寒体”(包括表之寒和里之寒)。

寒体是指机能处在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其人面色、肤色黄暗,不易出汗,皮肤干燥粗糙、身困多睡、眼神呆滞、腰腿疼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脉沉细、微弱、迟缓。

寒体对应中药:麻黄;干姜、附子。

寒之轻者用干姜,寒之重者用附子。

风寒体质:小青龙汤;

寒痰体质:附子粳米汤;

寒瘀体质:温经活血汤;

寒热错杂:乌梅丸;

寒湿体质:真武汤;

虚寒体质:甘草干姜汤;

寒之重者:麻黄附子细辛汤;

寒郁之体: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

(0)

相关推荐

  • 痰湿体质,进补等于火上浇油中医说的痰...

    痰湿体质,进补等于火上浇油 中医说的痰,除了我们通常说的有形的痰液,也指脏腑组织间的无形之痰,中医认为,百病因痰作祟,因此,化痰,对于不少疾病的防治很有帮助. 痰阻于肺:二陈汤 痰阻于心:苏合香丸 痰 ...

  • 中医体质的不同分类(三)---热体

    阴虚体质.传统中医体质中的阴虚体质,即经方医学体质所说的"热体". 热体是指机能处在亢进.高涨.炎热.张扬.兴奋的状态.其人面红油光(黄连人).声音洪亮.烦躁易怒.眼屎多.口苦.口 ...

  • 中医体质的不同分类(一)---风体

    过敏体质.中医称为特禀体质或风体. 这种体质的人对气候.温度.湿度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稍有贼风邪气极易染病.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其人毛孔疏松.肌肉松软.筋骨关节萎弱怕风.易患头面 ...

  • 中医直言:阳气不足,脾寒体虚:补好阳气,这个方法来得直接

    每天都更新养生健康知识,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批注:本文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就功能与形态来说, ...

  •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该标准是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 ...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ZZYXH/T157-2009)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1) 您容易疲乏吗 ...

  • 我到底是寒体还是热体质?其实很多人自己都...

    我到底是寒体还是热体质?其实很多人自己都能觉察到.寒多则不温,那问题来了,为何现实中很多中医还搞错呢? 因为人们只在乎我"看到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到咽喉痛就是上火,看到口苦就 ...

  • 【中医体质研究】溃疡性结肠炎“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思路

    导读: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程久.反复发作是其重要特征.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土壤'和背景因素,特定体质与特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临床通过体质调节可从根本上改变疾病发生的土壤,不 ...

  • 【中医体质研究】古医籍中辨体论治医案准入标准及体质类型特征研究

    摘要:在系统考察中医体质学及古代医案发展史基础上,针对古医籍医案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辨体用方医案的准入.排除标准,了解古人体质的分布特点与类型特征,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古医籍辨体论治医案中的体病相关.方 ...

  • 中医养生:手脚冰冷、寒性体质!中医师:这种人小心越补越上火

    一旦发现手脚冰冷的问题,十有八九会选择使用中医药协助改善.但执业多年,我发现民众对于手脚冰冷有着错误的认知.故事往往是类似的:「我很注重养生,努力喝桂圆红枣茶.十全大补汤或是羊肉炉,双手还是冷吱吱.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