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口气挖24座楚墓, 出土一逆天文物, 直接改写印度历史

考古,这是一非常有争议的科学,这争议在全世界范围都存在,但在中国为最。因为中国人的信仰是“落地归根”以及死后的“入土为安”。考古研究时会将古墓挖开,拿走里面的文物,用以研究历史真相。在我国现存文物中,有不少是极为珍贵的,还有些更珍贵的被誉为“逆天文物”。我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就属于这个范畴。

在我国文物局规定的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有一件非常的奇怪,这就是“云纹铜禁”。这件文物是春秋时期的盛酒的青铜器,“禁”字有禁戒饮酒之意。这件文物之所以被古人命名为“铜禁”,是因为在西周时期古人目睹了商朝因为“酒色”误国。西周的禁酒令非常的严酷,根据《酒诰》中的记载“只有祭祀时方能饮酒;民众聚饮者治以死罪”。

那这件文物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这得从1978年说起,当时河南省文物部门对楚墓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出了大小春秋时期的楚墓共24座。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就有2万多件。但最珍贵的还是这件云纹铜禁。

文物自被发掘出土以来就一直被藏于河南博物院,而且在该院不是一般的藏品,而是作为九大镇馆之宝。为啥此物能够名列禁止出境展览名单以及入选镇馆之宝呢?其实除了这件文物年代久远,而且是文物孤品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此物的精美程度。

可以看出,铜禁四周以透雕的多层云纹做装饰,上部攀附着12条龙形异兽,外有十二只异兽蹲于“禁”下为足。而这件精美文物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这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用失蜡法工艺铸造的文物。而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失蜡法工艺是在唐代初年;因为世界各界甚至我国有些专家也相信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的说法。

但是这件文物出土后,证明我国的失蜡法工艺不是诞生于唐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展得非常成熟了。而且此后很多春秋战国时期乃至商末的古墓都出土用失蜡法铸造的文物。而印度之前的史书上说的是失蜡法源于古印度,并且向四周发展;我国这件一件文物的出土后,专家表示:这不仅改写中国历史,还改写了印度的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