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章 1) ||张学武(河北)
相关推荐
-
散文|| 不畏贫穷甘自来【征文】
不畏贫穷甘自来 王成川|| 江苏 按语:贫穷不值得感谢,如说感谢,那只是成功人士事后的感悟,个别学生写作文时身处其境之一时随言,而这并不代表就喜欢贫穷.試问?在大都市富裕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与边少老区贫 ...
-
《小城旧事系列》 之 我与仰韶酒厂的故事 第七部分 | 陈豫闽
作者简 小城旧事系列 之 我与仰韶酒厂的故事 第七部分 陈豫闽 写在前面的一段话: 记得伟人说过两句话:一句是"想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另一句是"没有调查就 ...
-
散文||怀念那个年代
怀念那个年代 商业与人民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它像人身体内的血管向四面八方伸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所谓无商不活就是这个道理,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更加凸现出城乡商业在经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
-
不能忘却的往事 ——回忆我的父亲费秀文(上)
本文作者:费建新 父亲辞世已届周年,他的音容笑貌仍然长留脑际.他一生酷爱读书看报,勤奋工作,勤俭持家.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天. 父亲的第一张工作照 一 父亲,1932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生于山西 ...
-
随笔||书友引领芳华行
书友引领芳华行 王成川||江苏 十六岁那年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正逢席卷全国的"破四旧"风潮,大捆大捆的各种书籍躺到了我所在的大成桥供销社废品收购站,作为一名新分配来的学徒工,见到平时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四章2) ||张学武(河北)
第四章 ( 2 ) 三道川大队的村西头有一个马架窝棚,里边住着一个光棍汉,五十多岁了,人家称他瞎老五,因为一只眼失明,另一只眼也看不清楚,在生产队是个五保户,秋天给他分一些粮食,一些蔬菜,冬天给他弄一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四章3) ||张学武(河北)
第四章 ( 3) 三道川距离白草有三十里,白草距离东边的辛营子十五里,苏斌的姥姥家就在辛营子. 一天,姥姥捎信来,说她最近身体不舒服,想让苏斌去看看她,苏斌也有些想姥姥了,就跟班主任贾老师请了假,去了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四章 1) ||张学武(河北)
第四章 ( 1 ) 苏斌在三道川学校一下子出名了,那次在办公室考试,他不但做了二年级的期末考试题,连三年级.四年级,甚至五年级的期末考试题全做了,门门分数都在八十分以上,最后从一年级越过三.四年级,直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三章 4) ||张学武(河北)
第三章 ( 4 ) 苏斌兴奋得一夜没有睡着,快到五更时才眯了一觉,睁眼一看,阳光已经爬上窗户了,梁海珍在外屋喊:"苏斌,啥时候了还不起?太阳快照到屁股了!告诉你,今天哪里也不许去,老老实实在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四章4) ||张学武(河北)
第四章 ( 4 ) 没想到第二天上午,黑龙山林场就给三道川中学送来了一张用整幅的红纸写的感谢信,有两个工人举着,后边还有工人在敲锣打鼓,林场领导亲自到场,中学领导,公社领导亲自迎接,公社.医院.粮库.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五章 1) ||张学武(河北)
第五章 ( 1 ) 苏斌从县里回来不久,苏斌的父亲苏万贵就被提拔到县食品公司当了采购员,过去有一句话叫夫贵妻荣,现在也可以套用一下,叫做子贵父荣. 这天是个连阴天,天上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梁海珍就没去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三章 3) ||张学武(河北)
第三章 ( 3 ) 晚上,父母都收工回来了.往天晚饭都是母亲回来自己做,苏斌只管做中午饭,今天苏斌趁小丫头睡觉的时候早早就把饭给做好了,饭是山药粥,菜是熬疙瘩白,有地方也叫圆白菜,并且早早放好了饭桌,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五章 2) ||张学武(河北)
第五章 ( 2 ) 第二天一大早,苏斌就赶着羊群上路了,跟他一块赶羊还有三个孩子,都是三道川学校的学生,一个叫刘亮,跟苏斌同班,他爹是三道川生产队的羊倌,对羊比较了解,另外两个都叫李欣,一个叫大李欣,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三章 2) ||张学武(河北)
第三章 ( 2) 第四天,学校的陈文亮老师来了,陈老师是个年青人,个子不高,嘴很大.进屋就开门见山地说:"我听别的老师说了,你念书不错,在班里是第一名.今天公社来了通知,为了调动全公社妇女的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五章 3) ||张学武(河北)
第五章 ( 3 ) 从三道川到东万口整整六十里,到了东万口的时候太阳刚好落在西山头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了股股青烟. 孙贵正站在村口等着他们,一见面,孙贵的第一句就是:"哈哈,这个苏万贵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