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刚滚完床单,两人又吵架分开了……然后几天后又在一个政治竞选舞台上,Harry一段尬舞加一番霸占麦克风的告白,两人又和好了……时间线一会儿6个月后,一会儿3个月后,一会儿1年后,一会儿几天后,一会而几年后,但没有拍出时间的纵深来,甚至人物外形都没什么变化,要说是发生在几天里的事,好像也没什么两样。前面铺陈磨叽,后面又进展飞速,头重脚轻的感觉,结尾还安了一个结婚、收养孩子的收稍,甜是够甜,但情感的厚度没出来,也就没那么感人了。男一号总是眼睛红红的,像是要哭,或是刚哭过,而男二号则发音总像是含在喉咙里似的。相较起来,男一号确实演得诚恳细腻些,男二号主要是花瓶。85分钟的片长没调度好剧情节奏,倒是塞进了很多歌,像是英文金曲荟萃,不过都很抓耳。Marshmello/CHVRCHES的《Here with me》Niall Horan的《Nice to meet ya》JOHN.k的《If we never met》Max styler/Laura White的《Let me take you there》Ciara的《Thinkin about you》Jp Saxe/Julia Michaels 的《If the world was ending》Ben Rector的《Love like this》以及片尾曲《I'm just wild about Harry》后会有期 Come As You Are
又是一部美国情人节档期的电影。翻拍自2011年比利时电影《Hasta la Vista》。豆瓣中文名称都翻译成《后会有期》。“Hasta la Vista”是西班牙语里的下次再见,也是原片中hooker送客的口号,那么译成《后会有期》也ok,香港那边则取名《失身不离三兄弟》。
但说起本片的“Come As You Are”,也是brothel名片上印的口号,但结合剧情,个人觉得译成“保持本色”、“做你自己”倒更切题些,因为该brothel强调的也是把残疾的你当正常男人来服务。说起中文片名,看片多了,就会发现豆瓣有些片名真是罔顾剧情粗暴直译。例如最近看过一部《荣誉榜》,原名《The Honor List》,其实剧情里是一个叫Honor的女孩的遗愿清单。例如把《Tramps》翻成《步履沉重》,其实剧情是讲一对年轻陌生男女在一次送货之旅中生发爱情的故事。例如把《The Way, Way Back》翻成《迷途知返》,其实剧情是讲一个小男孩通过与水上乐园的大叔员工互动获得成长的故事。香港取名《阳光冏男孩》、台湾取名《三分男孩》,都比《迷途知返》符合影片气质啊。以上这些都是青春片啊,中文片名太赶客了吧,谁翻译的,拉出来给差评。好了,岔题了。美国版《Come As You Are》讲的是三名残疾人士,全身瘫痪坐轮椅的Scotty、下身瘫痪坐轮椅的Matt、盲人Mo,他们打着破处的名义,决定瞒着家人组团自驾奔赴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个专门服务残疾人的妓院,阴差阳错请了一名超大码的黑人胖女孩Sam做他们的随行司机。
泰伊·谢里丹的表演还算不错,把病态的一面和纯真的一面演得不出戏,但最后结局的反转有点牵强,尤其安德里亚的行为逻辑不够说服力。1996年出生的泰伊,未成年就开始演戏,2012年和马修·麦康纳合演《Mud》、2013年和尼古拉斯·凯奇合演《Joe》,还是X战警里的镭射眼,2018年凭《星期五的孩子》拿了上海电影节的金爵奖影帝,2018年还当上斯皮尔伯格电影《头号玩家》的男主。饰演安德里亚的是安娜·德·阿玛斯(《利刃出鞘》女主),她为本片贡献了裸泳戏份,并且露点了。虽然感觉裸得也没啥必要。父亲的遗愿 The Last Thing He Wa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