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这样的心理感受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相关推荐
-
枯梧不祥
枯梧不祥 [出处]<列子.说符>: 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 邻人父固请以为薪. 其人乃不悦曰:"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可 ...
-
为什么不要总拿孩子跟别人比较?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都将内化成孩子的自我认知,所以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容易导致孩子自卑的心理,甚至自暴自弃......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都将内化成孩子的自我认知,所以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 ...
-
我在九2班(105)
105.瓜田李下 刚在办公室,听到监考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考试行为,提醒他们瓜田李下要注意避嫌. 的确,要避嫌的事情太多.但是,不管你怎么做,你做得再好,都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 立场不同,看事物的方向就不 ...
-
邻人遗斧与“证实性偏差
成语"邻人遗斧"来自<列子·说符>,讲的是有个人丢了斧头,怀疑是娶邻居的儿子偷走的.于是其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论怎么看都是那个偷斧头的小偷.后来斧头找到了.再去看邻人 ...
-
小作家陈昭言的乡村小说《芦花》第三章:柴火
第三章 柴火 爸爸走后,家里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变得冷清,只剩下芦花一人在家里孤单地坐着.每天,扶贫的阿姨都会过来看她,为她洗洗衣,做做饭.晚上,看着芦花上了床,进了梦乡,才安心离去. 清晨, ...
-
南怀瑾老师:这样的人总有不正常的怪心理,甚至心理变态自己都不知道
"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所以一个人不要刻薄,如果对自己道德的要求太严格,或者要求别人太严格,就是"克核太至".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譬如明朝 ...
-
【南怀瑾老师】不怨天尤人、不迁怒二过,这就是健康的心理、正命的活着!
不怨天尤人.不迁怒二过,这就是健康的心理.正命的活着! "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 ...
-
【南怀瑾老师】注意!我们的心理随时随地走入“自暴自弃”的境界!
注意!我们的心理随时随地走入"自暴自弃"的境界!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离娄> 孟子所谓的"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以历史的故事来看,汉高祖打下了天下, ...
-
南怀瑾老师:人情的普遍心理不懂,就不要谈做事业
人类有个很大的毛病,拿不到的东西,永远是高贵的:得到了就不珍贵,就看不起,就卑贱了.没有发财的人,看到钱,做梦都在想:但有了钱,钱多了的,不知道钱该怎么用,会讨厌那个钱,听到"钱" ...
-
南怀瑾老师致儿时好友林梦凡先生的亲笔信
南怀瑾老师在信中言: "我的事,非一般世俗中人所能了解,除非有一天能坐下写回忆录,至少可达百家言之谱,然后世人方得知其始末因由也.我亦年迈,常在身心煎熬中过日子,只是能忘身忘生为人谋,为 ...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
-
南怀瑾老师:你对一个想看相算命的人这样说,他一定认为你很准
人为什么要看相算命?俗话说"看相算命,心思不定",卜卦也是这样,假如我们在街上摆个卦摊,有人来卜卦,你可以大胆地说:"先生,你很有心事呀!"这句话一定灵,没有心 ...
-
幸福是自己的心理感受
幸福,就象想吃一个馒头时,就得到一个馒头,并且安心地吃下去! 若只能得到半个叫不足:更少叫匮乏:若得到两个叫富余:得到三个叫负担:得到更多叫累赘! 幸福不是越多越好, ...
-
南怀瑾老师:了解一个人,要鉴识他的器度和个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识人"的学问,有好几部书.汉末有刘劭的<人物志>.最近的有清代曾国藩的<冰鉴>.<人物志>,可视之为看相的书,也就是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