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五年(8):大雩(二)

(0)

相关推荐

  • 张巍丨蔡邕与张衡——建安文人的创作典范

    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对盛唐诗人而言,建安文人是他们心目中的创作典范,建安风骨对盛唐气象有着重要启迪,这早已成为文学史 ...

  • 故乡记忆(之五) ——四位绍兴穷塾师的伟业

    在故乡绍兴,历代都有喝墨水长大的文人.他们手无缚鸡之力,肩无挑担之能,又不擅长行商坐贾.铢量寸度,几乎只有仕途一条出路.一旦在千军万马中挤不上独木桥,在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或者虽然侥幸走进官场,却又禁 ...

  • 桓公五年(7):大雩(一)

    ---   01   --- 原文: 桓公五年:大雩(yu读鱼) ---   02   --- 唐代名臣魏征编写<北史·源师传>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源师是北齐的重臣,有一次农历夏四月,他 ...

  • 桓公五年(9):大雩(三)

    ---   01   --- 原文: 桓公五年:大雩(yu读鱼) ---   02   --- 东汉的王充在<论衡>里说: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意思是周朝的四月是我们现在的二月.这话猛一看 ...

  • 桓公五年(10):大雩(四)

    ---   01   --- 原文: 桓公五年:大雩(yu读鱼) ---   02   --- 春秋254年间,有关"大雩"的记载一共31次,平均8年一次.其中鲁昭公二十五(公元前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二)

    第471篇原创,本文约1531字,阅读需要4min 01 秦灭六国之前,改变天下格局的战役,繻葛之战绝对能排到前五.从第一到第四分别是: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商汤灭夏桀的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和 ...

  • 桓公五年(13):冬,淳于公如曹(二)

    ---   01   --- 原文: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 ---   02  --- 上文我们说到,州公抛下国都跑到了曹国,原因是杞国要灭州国.那杞国为什么要灭州国呢?这事要从杞国人第一 ...

  • [连载]桓公五年(1):陈侯鲍卒,齐侯郑伯如纪

    第461篇原创,本文约2272字,阅读需要5min 上图中铭文是<己侯貉子簋>的铭文:"己侯貉子分己姜宝,乍(作)簋."大意是:己侯貉子分给女儿己姜宝,己姜为此作了这个 ...

  • 桓公五年(2):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

    第465篇原创,本文约1924字,阅读需要3min 01 上一集里说到:"聘,是天子或诸侯派使者通问邻国,执圭以致君命".这叫做聘.那么在齐侯和郑伯到山东东部莱州湾附近做了个夏日清 ...

  • 桓公五年(3):蔡卫陈从王伐郑(一)

    第468篇原创,本文约2806字,阅读需要6min 01 公元前707年的秋天只发生了一件事,事情很大,但官方记载很简略,只有一句.但这件事吸引了华夏地区二百多诸侯国的眼光,并且不断产生涟漪,被这涟漪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三)

    第475篇原创,本文约1960字,阅读需要3min 01 其实文首配的这张图有问题. 首先这是一乘驷马战车,外面的两匹马称为"两骖",中间的两匹马称为"两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