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

2021年05月24日
来源:南海网

91岁的袁隆平走了

很多人说

这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从泥土中来

带着梦想的“种子”去到了白云间

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三亚的最后岁月他是如何度过?

生前最关心哪些问题?

5月23日,新海南客户端记者采访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副站长张展、一线科研人员等,作为袁老生前有过接触的同事,他们悲恸追忆了袁老在三亚生活、工作的最后125天时光。

袁隆平生前在三亚开展科研的基地外景。记者 刘丽萍 摄

“身体稍有好转,

他就要去试验田转转”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位于三亚师部农场,这里远离城市喧嚣,沃野田畴织锦绣。

袁老每年冬天都从外地飞抵三亚开展科研,便居住在基地的科研宿舍,一栋米白色的四层小楼,袁老的房间在二楼最左侧,房间不大、内部陈设简陋,考虑到袁老坐轮椅不便,基地专门在楼梯安装了轮椅自动升降设备。

“老爷子身体稍有好转,就会自己坐轮椅下二楼,不让别人抬下楼,然后又坐着轮椅去试验田转转。”张展的妻子是袁老秘书,也因为这层关系,他见到袁老的机会很多。他说,袁老本可以去条件更好的地方住,但他说在这里,可以随时关注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进展情况。

袁隆平生前在三亚居住的宿舍。记者 刘丽萍 摄

他讲述,2020年12月,袁老已满90岁高龄,尽管家人和同事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还是按往年一样前往三亚开展科研,“从前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到田里,查看每亩穗数、谷粒大小、是否有空壳,这次因为腿脚不便无法下田,他就在住所拿起显微镜,仔细观察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子,做详细记录”。

去年12月3日来三亚、今年4月7日回长沙,在三亚的这125天里,袁老大多时间都处于工作状态,每天早上八点多起床,吃过早餐后处理一些院士办的事务、专家领导的来访,午餐后休息到三点多,完成一些常规工作后,时常会跟学生讨论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老爷子说自己永远不会退休,他的确做到了!”张展说,刚到三亚的袁老主持召开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项目启动会。今年住院前,袁老还专程去了两趟三亚海棠湾的新基地调研,新基地有300多亩田地,目前有100多亩已经试种,袁老说今后要在这里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晚上会唱唱歌、打打麻将,

让老爷子开心!”

在张展眼里,袁老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学术上一丝不苟、精于钻研;在生活中,却是一位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老人,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下棋、打排球、游泳、拉小提琴样样在行,甚至还会顽皮地给别人起外号。

“前两年,老爷子身体硬朗的时候,喜欢召集我们在基地球场打排球,我喜欢用左手打球,老爷子给我起外号叫'左撇子’,技术不好的同事被叫'一瓢’'二瓢’,只要老爷子在,球场上都是欢声笑语。”张展回忆说。

工作之余,袁老都在房间看书,经常熬到深夜十一二点才休息。“晚上的时候,基地同事会到老爷子房间'娱乐’一下,唱唱歌、打打麻将,让他开心!”张展说,袁老最喜欢听《红梅花儿开》《红色娘子军》等歌曲,一唱就是一两个小时,每次都开心得像个孩子。

为了让袁老高兴,基地同事还有一个“默契”——打麻将故意给老爷子让牌。“大家都心照不宣,只要一和牌老爷子就会哈哈大笑,上下楼都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张展告诉记者,晚上打麻将时间不敢太久,一到休息时间,大家互相使个眼色就纷纷找理由退场。

平日里,袁老也常常“逗”大家开心。基地研究员张利伟说,“老爷子经常给一线科研人员鼓励,时不时自掏腰包给大家发奖金,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元都有,他总开玩笑说'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2018年10月份水稻亩产达到预期目标,老爷子就在田里给每个一线科研人员奖励一万元,那次我也拿到了奖金。”

科研人员、市民自发前来基地献花。记者 刘丽萍 摄

“三亚住院期间,

无论清醒还是迷糊常常念叨'杂交水稻’”

记者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采访的三个多小时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老爷子视“杂交水稻”如生命,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张展回忆,今年3月10日袁老病情加重,紧急住进了三亚的一所医院治疗,为方便照顾袁老的起居,家人、同事轮流值班照顾,白天两个人、晚上两个人值守,“我亲身经历,非常感动,老爷子在住院期间,无论清醒状态,还是迷糊状态,口里常常念叨'杂交水稻’今年种多大面积、制种产量多少、什么时候收等。”

袁老性格乐观,为人随和。“老爷子身体好转些,就喜欢跟照顾他的医生、护士开玩笑,也不忘感谢他们的辛苦照顾,说'我出钱买机票,邀请大家去长沙玩’。”张展说,4月6日那晚,袁老几乎整宿没睡,那晚是他和另一个同事值班,袁老时而迷糊、时而清醒,一直问他们明天几点的航班、什么时候出发、都有哪些人一起回去。

“他是我们心中的灯塔,

灯塔没了也要一往无前!”

5月23日,哀伤的情绪弥漫在基地上空,不少科研人员、市民自发前来献花,有一句留言令人动容:“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会永远记得灯塔!”

这天,科研人员熊朝栋专程从陵水基地赶回三亚,手捧鲜花在袁老题字的门口深深地鞠了一躬,泪水从黝黑的脸上滚落下来,“袁老师平易近人,从不把自己当大人物,记得有2019年中秋节我正在试验田施肥,他突然走到田间送了我一盒月饼,说'辛苦了’,多好一个人啊!”

市民自发前来基地献花。记者 刘丽萍 摄

1988年出生的基地研究员犹召是袁老“弟子”廖翠猛的学生,他沉浸在悲痛中,昨天(5月22日)听到袁老的消息时他正在田间,一屁股直接瘫坐在地上,缓了好一会才从地上坐起来,他依稀记得今年年初还多次跟着老师到袁老家里看望,“怎么人说没就没了”。

“在农业科研人的心中,袁爷爷就是我们的灯塔,我小时候是因为袁爷爷的故事才报考了四川农业大学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今'灯塔’没了,我们依然要化悲痛为力量,带着袁爷爷的梦一直向前走!”犹召对记者说。

一生求“稻”,天涯逐梦。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袁老依然牵挂着水稻,牵挂着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0)

相关推荐

  • 减字木兰花·沉痛悼念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 ...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人人 ...

  • 今天,有人特别摆上水稻告慰袁老。

    应家属要求,运送袁老遗体的车还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袁老最后再看看他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 ...

  • 缅怀!送别袁老……

    02:29 02:29 03:30 / 03:30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 ...

  • 袁爷爷,我会记得好好吃饭!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应家属要求 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 在离开湘雅医院后 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 博河之东,隆平故里,河东乡

    本期推荐 <江西德安·河东篇> 2015年9月13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回到家乡德安,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院士工作站和江西农业大学实践教育基地揭牌,并向德安一中捐赠& ...

  • 缅怀袁隆平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 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 ...

  • 悼袁老 ——写在袁隆平逝世的日子里 文/快乐双子

    悼袁老 --写在袁隆平逝世的日子里      周繁恕 清晨的露珠在啜泣: 袁老啊,你在哪里? 为什么听不到您匆匆的脚步? 我愿用我的身驱为您沐浴-- 夜半的蛙鸣在呼唤: 袁老啊,你在哪里? 为什么听不 ...

  • 袁隆平:一个人的世界,应该尽量大于自己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01  昨日,双星陨落.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了,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走了. 想写点什么, 可动不了笔, 当你真正敬佩一个人的时候, 你会发现语言是多么的无 ...

  • 此后风吹麦浪,应是他的灵魂回响

    黄青春 虎嗅机动资讯组作品 整理 | 黄青春 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据湖南日报最新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 ...

  • 配得上国葬的国士袁隆平,究竟做了什么让全国人民都吃饱饭?

    今天上午,大叔突然收到接连受到手机新闻推送,一会是辟谣一会又是官媒发布,然而都不算什么好消息,13时07分,国士袁隆平先生仙逝了,更不幸的是,中国肝胆外科的开创者--吴孟超先生也离开了.大叔觉得心情有 ...

  • 袁隆平盱眙考察记

    实验田里,袁隆平仔细观察着身边的稻子."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0月8日到9日在盱眙考察杂交稻种选育基地,记者有幸跟随采访了他. 身为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酷爱体 ...

  • 记者手记丨我最敬爱的袁老先生,真的走了……

    ◎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我记得你,你是科技日报的.嗯,我记得,科技日报的." 2019年9月5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悬挂着超级稻"首次亩产突破1000公斤&quo ...

  • 我们终究失去了他,身价千亿,一生朴素

    今天的午饭 很多人没剩下任何一粒米 大家永远不会忘记 这个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老人 1930年9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响起了一阵啼哭声. 此时,长江流域也在此起彼伏的啼哭声中,看不 ...

  • 袁隆平与百色的情缘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 痛失国士,举国哀悼 5月24日 "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 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图 ...

  • 今日,我们送别袁老!

    今日,我们送别袁老!  深切 缅怀 5月24日10时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 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   您用一粒 ...

  • 满街送别袁爷爷!记住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