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穆的认知与思考(五)---新时代的新玩法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或者说,对于市场而言,永远都是最好和最坏同在的时代。资金紧张已经成为今年的主旋律,估计后面几年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韭菜如果割的太猛,就会造成供给不足,那就只能玩命施肥,盲目收割,也就乱了规矩。人定胜天,纯属扯淡。
正如一位朋友最近说的,最近的汽车金融论坛,资金方是最受欢迎的,而会场中最多的就是系统、GPS、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说明两点问题:其一,市场真的是缺钱;其二:市场的总供给能力在逐步下降,边缘服务产品过剩了。汽车金融经历了一阵繁荣发展期后,不可避免的将进入整合期,为迎接下一个高潮做势能的储备。
当然,我们也不能单纯的看渗透率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武断的判断市场潜力巨大。汽车消费也是消费,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国家经济的走势,消费降维的考验,都会在汽车市场给出相应的体现。而作为汽车销售附加产品的汽车金融,自然也会与整体汽车销售情况相关联,最终在国家整体政治经济的环境影响下体现出不同的市场表现。

环境向好的时候,市场需求旺盛,消费欲望被打开,各种玩家纷纷入场,市场一片繁荣。当然,随之也会发生我们所说的各种市场乱象。正反两方面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业务螺旋式发展,至于每个小周期,就要看政府的整体调控水平了。反之,环境不好的时候,市场供给不足,也就进入了我们所说的整合阶段,比拼实力的阶段。比的是谁能活的更长久。就要看自身的调整水平了。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而这次的循环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改变呢?
随着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会发现眼前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简单,我们再也不远漂洋过海去看谁,网络已经让我们的沟通成本变得不再是问题。而随着平台对于我们数据抓取和分析能力的日益加强,似乎我们在选择和便利上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随时按照自己心意做决定的助手。而这种连接和变化恰恰就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商品可能会逐步消失,而唯一存在的商品就是数据,而我们从用户是否会变成数据在前段的商品。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便利,但双刃剑的另一端是我们会不有一天在便捷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而最终成为机器的玩偶。不知道日益汹涌而来的反全球化是不是也代表着人心中的这种恐惧。
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玩法,颠覆以往所有所谓的经验和发现模式,这可能就是我们面临的变革。不会再有一成不变,不会再有一劳永逸。我们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可以想象,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不是会变成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竞争,而这场竞争豪赌的是未来世界的控制权呢?可以想象,相对于人工智能,我们的优势在哪?是否只剩下一颗还未知底线的大脑呢?我们依靠什么获胜呢?我的答案是拒绝懒惰,拒绝过度依赖,拒绝放弃思考的权利和能力。

最近出人意料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东哥深陷官司之中,不管结果如何,必定元气大伤,李彦宏的百度再次因假广告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而腾讯最近的诸多不顺也是颇让小马哥头疼。此时此刻,马老师的急流勇退似乎有暗中藏着什么玄机。但不能否认的是,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些事件看成一个整体,看成是一个时代终结的开始。一个时代的终结是随着领军人物的隐退而开始的,那么新的时代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是由人的思想和社会发展的大势而决定的,我们唯有拭目以待。也正是在这股暗潮中,又会涌现出新的机会,让我们在谷底看到希望。
说完了这些感悟,让我们回归现实,在这种大环境中,汽车领域何尝不是如此,在寒潮之中,我们的自有品牌所展现出来的差距又岂是造车能力的欠缺,汽车工业没有那么简单,而我们所谓的新能源汽车真的能完成弯路超车?即使侥幸超越了,过了弯道回到直道呢?我们靠什么继续领先?如果我们缺乏美国的了科技创新能力,又没有德、日的工匠精神,那我们的底气到底在哪?我觉得恰恰是精神上、信仰上和体制上的全面差距,我们自身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现在都到哪里去了呢?
大到治理一个国家,管理一个企业,小到经营自己的家庭,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首要目标并不是制定什么宏伟的规划,而是先要清晰的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看看到底自己适合做什么。然后才是去找方向。汽车金融行业亦是如此。无论我们做资方,还是做渠道,我们先要看看我们的资源是什么?我们自己的特点又是什么?我的团队该如何组建?团队的风格和互补性如何搭配和建设?什么样的资方适合我?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我?什么样的客户适合我?一旦定位准确了,那就不要朝三暮四,而是竭尽全力服务好自己的合作伙伴和用户。什么是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把这三个要素整明白了,服务好了,结果就出来了。所以说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繁杂的表象背后都会有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之所以迷茫,就是因为我们把事情看得越来越复杂,而失去了对其本质的判断和应用。

最近的汽车金融市场,充满了整合的味道,大的玩家在不断的打造和延长自己的产业链条,这就是在创建与客户的连接能力,,连接点越多,场景越丰富,就会获得越多的流量。看来这一点是不用质疑了。唯一区别的可能就是各自的主连接点会有所差异,也就是核心竞争力不同,但最终的结果和方向却会殊途同归,那就就获得流量。我们都在讲打造精准服务,提升客户体验。道理没有错,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讲明白如何实现?这就是区别忽悠和实干的重要指标。打造产业链条,延伸服务触角本身没有错,但是实现的路径绝不是有钱买买买就能够办到的。
新的思维模式,运营手段需要新的管理方式和体制的支撑,这里的本质就是整合,把一些原本思维方式不同,运营模式不同,工作环境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人重新组合起来,发挥最大效能绝不是一日之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变,这才是我们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和成败的关键点。所以唯有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的思想不懒惰,不枯竭,让自己变得更开放和更包容才是根本的应对之道。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简要做个小结来结束今天的文章。
第一:新的时代已经开启,新的时代总是从低谷开始的,这是正常规律。
第二:我们面临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双重挑战,这是把双刃剑。
第三:新的时代会有新的体现,新的变化,唯有变化才能保持不变。
第四:让自己变得一专多能可能会是方向,老的套路可能不太好用了。
好啦,就到这里,休息一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