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菊 简历

刘秋菊 - 简介

刘秋菊,1899年出生在海南岛琼山福云村(现属桂林洋农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琼崖“4·22”反革命事变发生,革命处于低潮,刘秋菊却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赤卫队,于同年1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和男同志一样,巡逻、放哨,破坏敌人的公路、桥梁,割电线,送情报,当向导,乔装打扮,冒险排难,掩护战友。由于她机智勇敢,从容沉着,一次次化险为夷,被人们誉为“飞墙走壁”的女英雄。1928年5月,刘秋菊不幸被捕入狱。敌人对她进行严刑毒打,她始终宁死不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1930年夏,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出狱。1934年,刘秋菊担任文南区委书记。因环境恶劣,刘秋菊经常每夜要转移三四个村庄。琼文一带的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认识她。他们给了她一个最亲昵的称号:“姨母”。每到一个村庄,刘秋菊到群众家,只要轻轻地敲门,说声:“我是秋菊姨母。”群众就会立即打开门,热情地接待她和同志们进屋。她同群众有着血肉般的深情。1945年3月,刘秋菊任琼崖特委民运部副部长。1949年3月,任琼崖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会主任。刘秋菊终因积劳成疾于1949年8月逝世。终年50岁。

刘秋菊 - 生平

刘秋菊,乳名妚二,女,海南省琼山县塔市乡福云村人。出身贫寒,幼年父母双亡,跟着姐姐给地主放牛、打零工,艰难度日。16岁时嫁给演丰乡贫苦盐民郑正义,婚后丈夫出洋谋生,两年后死于异乡。1926年革命风暴席卷琼崖,参加农民协会并起新名“刘秋菊”。参加农民识字班学习文化和政治,后被选为乡农民协会的妇女代表,带领妇女打土豪,带头剪头发,反对买卖婚姻。1927年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毅然参加农民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此后,与男队员一样站岗放哨、参加战斗,破坏敌人交通线、送情报、当向导、组织群众与敌人作斗争等等。同年7 月,农民赤卫队编入琼崖讨逆革命军,部队转战别处,刘秋菊留在当地坚持斗争。在此期间多次突破重围,传送情报,孤身化装侦察敌情,组织群众骚扰敌人。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成为一位传奇式“女飞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密切联系群众,每到一地都与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无论走到哪里,群众都把她当亲人看待,无比尊敬和信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来保护她,群众都亲切地称其为“姨母”。战士们称她为“交通总队长”和“护身符”,都喜欢跟她一起工作或由她当向导。1928年5月,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敌人抓捕,在2年的囚牢生活中,敌人用竹签扎进她10个指头,往嘴里灌辣椒水,受尽各种酷刑的折磨均未能使她屈服。1930年夏在中共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下出狱。8月当选为琼崖苏维埃政府委员。后历任中共琼文县文南区委员会书记、中共琼文县委员会委员、中共琼崖西南临时委员会委员。1939年参加国共合作抗日机构——琼崖战时党政处工作。1940年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委员兼妇女部部长、妇女委员会书记。1941年11月,当选为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1942年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委员、妇女委员会书记。1945年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民运部副部长。1947年任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委员。1949年3月,任琼崖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8月在白沙县毛栈乡病逝。

刘秋菊 - 革命生涯

1934年,刘秋菊任文南区委书记,经常深入琼文一带活动,与群众有着血肉般的深情,被群众亲切地称为 “姨母”。1936年春,中共琼崖特委重建西南临委,刘秋菊被派到西南临委任委员,和林茂松(刘秋菊的丈夫,后任独立总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长,1942年在与敌军战斗中牺牲)负责陵崖方面党组织的发展工作。同年冬,刘秋菊、林茂松前往崖县,住在莺歌海一带海边,主持恢复党组织工作。他俩日夜奔走,以收买旧银首饰器皿作掩护,领导崖县党组织工作,并以崖城东关市林克辉缝衣店为联络站,指导崖城、港门、保平党组织工作。他俩组织崖县中学学生,成立抗日宣传队,在崖城的街头巷尾宣传,揭露日军侵略中国的罪行。同时还组织戏剧队深入城乡宣传,提高广大人民抗日爱国的热情。同年秋,刘秋菊、林茂松调回特委工作。10月,琼崖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协议,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琼崖特委领导进行红军改编前的准备工作,刘秋菊被派回到自己的家乡,动员演丰乡群众捐献了10多支枪。1939年2月,琼崖统一战线组织———琼崖战时党政处成立,刘秋菊被委派到党政处工作。1940年1月,琼崖特委设立妇女部,刘秋菊负责该部工作。不久成立琼崖特委妇委,任妇委书记。她按照琼崖特委“大力发展民运”的指示,培训妇运骨干,组织发动妇女青年参军上前线,为琼崖抗日武装斗争努力工作。1941年11月,刘秋菊被选为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
  
1942年1月,日军在琼文地区实行“扫荡”和“蚕食”。身兼数职的刘秋菊自告奋勇,冒着生命危险,乔装打扮,把伪军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树德乡进行大扫荡的情报顺利地送到目的地,使驻在树德乡的总部和群众得到安全转移。
  
1942年,在中共琼崖特委召开的第九次扩大会议上,刘秋菊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委执委。1945年3月,任琼崖特委民运部副部长。1949年3月,任琼崖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会主任。同年8月因病逝世。终年50岁。

刘秋菊 - 评价

她戎马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海南妇女革命的光辉典范,在东南亚华侨中享有盛誉。她被称作琼崖人民的“姨母”。

(0)

相关推荐

  • 母瑞山根据地的建立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八日,敌团长沈光汉率领敌军一千七百余人,攻进乐会.万宁苏区.敌人对群众实行了严密控制,强迫群众悉数迁到文市.阳江.上科等墟,以断绝红军和群众的联系.红军的粮食日益困难,活动范围日益缩小 ...

  • 1930年,中国共产党在汉中龙岗寺召开会议,成立陕南特委

    1938年成立了中共陕南特委,遭到国民党破坏,特委书记刘甲三逃往四川,后脱党,陕南党组织瘫痪.1930年,梁益堂到汉中恢复党组织,在汉中龙岗寺召开中国共产党陕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陕南特委,为领 ...

  • 丰润岩口暴动

    岩口,是丰润县腰带山东麓的一个小山村,地处丰润.迁(安)西.遵化三县交界.1938年夏,在冀东抗日大暴动中,岩口是冀东抗联第二路率先起义的地点之一. 岩口暴动之前,中共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 ...

  • 真实《红色娘子军》:8人被捕后受尽酷刑,无一人叛变、投敌

    2012年7月,时年102岁的王运梅老人,终于了却了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执着:加入中国共产党.创下了我党成立以来,"年纪最大的新党员"记录.而在王运梅的档案中,不仅"1910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8)

    本篇目录: ****************************************** 681.西林教案发生地 1856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刘秋菊——牛气冲天 榜上有名,书画精品展示

    精选作品赏析  刘秋菊    女,生于1970年,河北衡水市枣强县人.自幼酷爱绘画,于1989年8月师承著名画家胡运才老师亲手指点.现为东方青年书画院成员. 丨荣誉奖项 首届"东方盛世杯&q ...

  • 刘鑫简历

    刘鑫简历 刘鑫,男,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笔名:流星雨.1963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刘家村一个教师家庭,1980年12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先后担任小学负责人.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支部委员. ...

  • 刘炽 简历

    刘炽 - 个人简历 刘炽(1921年3月10日~1998年10月23日),原名刘德荫,曾用名笑山,陕西西安人,中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和歌曲家.历任抗战剧团舞蹈演员(舞蹈班副班长),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 ...

  • 刘秋菊作品:那童年的记忆

    那童年的记忆 文.刘秋菊 听父母说,很小的时候.他们被一场政治风暴推涌到乡下.那时,他们大点的孩子已在小城有了稳定的工作.父母就带着我们姊妹三人一同回到了乡下老家南杨集. 父母回顾说,那年我三岁,头上 ...

  • 【作家介绍】 刘鑫简历

     刘鑫简历 刘鑫,男,大学本科,中共党员,1963年3月出生,1980年12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酷爱写作,致力于文化研究,主持编纂黄店镇校本教材<白露孝风>.<纯孝乡风> ...

  • 【流星雨文化】刘鑫简历

    刘鑫简历 刘鑫,男,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笔名:流星雨.1963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刘家村一个教师家庭,1980年12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先后担任小学负责人.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支部委员. ...

  • 刘建绪 简历

    资料 刘建绪,国民党陆军上将,湘军著名将领,湖南醴陵人,生于1890年10月3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炮科毕业.北伐战争时任35军副军长兼2师师长,1930年1月任讨逆军前敌总指挥,1935年9月, ...

  • 刘完素 简历

    刘完素 - 生平简介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 故后世又称其为刘河间.大约生活在北宋末年至金朝建立初期,即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至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之间,是金 ...

  • 刘纯启 简历(1883—1933)革命烈士。辽宁省朝阳县缸窑岭乡(1961年划归锦西县)烧户沟人。共有兄弟5人,刘纯启居三,因头发稀疏,绰号“亮三”。幼时家贫,13岁就给地主家放羊、打短工,又在豆腐坊当伙计。后因生活

    人物简介 刘纯启(1883-1933)革命烈士.辽宁省朝阳县缸窑岭乡(1961年划归锦西县)烧户沟人.共有兄弟5人,刘纯启居三,因头发稀疏,绰号"亮三".幼时家贫,13岁就给地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