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必求于本”,谈谈中医临证治疗原则
相关推荐
-
浅谈《黄帝内经》正气理论及其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治疗血液病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根据四诊获得的客观资料,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并进行立法.遣方用药."治病必求于本&qu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
基础理论 一.中医之钥:阴阳法则 <景岳全书.传忠录>"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 ...
-
治病必求于穴,老中医从不外传的10个‘妙...
请收藏好! 1.腹胀--'妙穴'--隐白穴. 2.哮喘--'妙穴'--天突穴. 3.耳鸣--'妙穴'--听会穴. 4.头痛--'妙穴'--头维穴. 5.冠心病--'妙穴'--极泉穴. 6.关节炎--'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62讲,治病必求于本
今天我们继续来和大家讲一下治则,上次课讲了养生的法则,治则根据什么来确定的?是根据辩证的病机来确定治则,治则里要了解的原则包括了阴阳,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本于阴阳. 原来讲课时和大家说过,如果我们 ...
-
『传统养生』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 急病治标,慢病治本. 庸医治标,良医治本. 中医认为同一病因可以产生不同的症状,而同一症状,又可由不同病因所产生.如浮肿与腹泻是两个似乎毫不相干的症状,却可以因"脾气虚弱&qu ...
-
附子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治病必求于本”的良药
"附子"是解决医学难题的钥匙. 乌头是一种剧毒植物,其子根叫附子.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以其极大的勇敢.牺牲和奉献精神,探知附子在人类疾病防治中的巨大作用和安全有效的应用方法.东汉 ...
-
治病必求于本
作者:张介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凡天地万物变化生杀神明之道,总不外 ...
-
阴阳应象大论之治病必求于本
本,此指阴阳.因为阴阳是"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也就是阴阳的失调,所以,"治病必求于本",意为阴阳为 ...
-
治病必求于本,本在阴阳。
中医流派流传最广的,非伤寒莫属.为什么呢?根本的原因是伤寒运用的六经辨证,因为六经辨证首辨阴阳. 八纲辨证奠基于<黄帝内经>,运用于<伤寒杂病论>,八纲者,阴阳.表里.虚实.寒 ...
-
治病必求于本,何为本?
具体分析一下: 如何辨证口干口渴呢? 如果口干口渴,病人饮水舒服,甚至要喝凉水,这是热证,辨阴阳的话是阳证,结论是阳热证. 如果口干口渴,病人不想喝水,喝水后胃不舒服,甚至胃里还叮咚叮咚有振水音,这是 ...
-
治病必求于本,本在阴阳!
清末名医郑钦安先生在他的<医理真传>中说:"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流行,方是真机."这句话看上去是非常震撼的. 但细细推究,这实在是与现代人看法相去太远!现在说个脏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