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文人树

▲赵庆泉作品《鹤立》(真柏)

制作、摄影、撰文丨赵庆泉

我对文人树情有独钟,由来已久。

▲《蝶舞》(紫藤)

起初是读画谱的时候,发现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尤其是文人画中,树木大多都是主干瘦劲,枝叶疏朗,鲜有矮壮丰满的树形。

▲《清影》(黑松)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即绘画不同于盆景,画什么树形并不存在成本不同的问题,画粗画细都一样,但为什么画家很少画粗树呢?

▲《高风亮节》(刺柏,树高115cm)

最后终于明白,其实这完全是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所致,因为瘦中更见风骨,瘦中更见精神,瘦劲简洁的树形更能抒发作者的情怀。都说盆景要具有诗情画意,要达到形神兼备,其实文人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入云》(真柏,树高132cm)

文人树并不独立于其它的盆景基本树型。《入云》就是直干、斜干和多干的集合体,它遵循了文人树的基本艺术特征:瘦劲孤高的主干,简洁疏朗的枝叶,淡雅无华的风格以及强烈的线条因素等等。在造型上,则力求将主次、高低、粗细、欹正、曲直、疏密、动静、聚散、争让等变化达到和谐与统一。

▲《出尘》(黑松,树高106cm)

孤高、简洁、淡雅、禅意等等都是文人树的重要特质。《出尘》就是以这些特质为追求的文人树作品。

《出尘》的创作过程中,一边通过培育手段使其更丰满,一边又在不断地减少枝叶,直至不可再少。不仅主干中下部极少出枝,即便是顶端,也尽量稀疏,最终将顶枝去除,以求“一尘不染”的味道。这种简单至极的美学追求其实是和道家的“大道至简”、佛家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都是一致的。不完整的形式常常更能充分地表达内在的精神。“从容入世,清淡出尘”,内心自得安宁。

▲《临虚》(真柏,树高86cm)

文人树的线条因素较之其它树形更为强烈。这些线条不是单纯的线条,也不仅是塑造形体的因素,而是作者情感和意趣精神的浓缩。由于线条最易个性化,因此文人树作品的个性差异更为分明。

《临虚》的创作,在线条表现上做了反复的推敲和细致的修改,力求以线条为表现精神服务。树木主干向右上方弯曲伸展,又突然以垂直线下跌,大起大落,再扬起树头,面向虚空,似在发出“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的呼唤。

▲《清秋》(老鸦柿,树高85cm)

在文人树盆景中,观果类树种一般用得较少。主要因为文人树首要考虑的是表现简洁、清淡的文人情趣,而累累果实或许会冲淡那种风味,甚至会喧宾夺主。此外,在栽培管理上,观果类树种的开花结果与文人树的枝简叶疏与之间,有时也不易达到平衡。

老鸦柿是观果类中最适合创作文人树的树种之一。它的灰色的枝干、细密的小枝,加上黄色的小果,都很具有文人的风情。

▲《相依》(真柏,树高110cm)

双干文人树造型应做到分则能各自成形,合则能融为一体。这也是创作的难度所在。因为文人树是最注重个性表现的,但如果每一株都太有个性,就很难成为和谐的整体;而为了协调抹去个性,也出不了好作品。因此必须在个性与协调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相依》就是根据自然界的这种“连理树”现象而创作的。两株之间虽有主次、高低、曲直等变化,但其方向一致,争让有度,不离不弃,共谐连理长相依。

▲《高士图》(五针松,树高95cm)

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赋予某些植物以特定的象征意义,来表现其理想的人格和情操。如在绘画和诗词中,就经常可以见到以松树象征高尚的人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文人树作品《高士图》也是受此影响而创作的。作品以高干垂枝、瘦劲飘逸的造型,表现文人高远的志趣和卓尔不群的风范。

▲《天姿》(真柏,树高65cm)

创作文人树之前,一般先有一个初步的构思,然后再开始动手。但是,树木是在不断生长变化的,重要的还是给树木留下充分的生长空间,顺着树木的自然态势,结合作者的自我感觉,不断调整造型方案。

《天姿》的创作过程,其实是一个比较随意的过程,其中没有刻意的设计,更没有一定的程式,有的只是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想法。

▲《古风》(黄山松,树高85cm)

《古风》的素材本取自山岩,躯干龙钟,树皮斑驳,经过艺术处理后,老干倾斜,虬枝垂挂,呈现出古风古韵,与生意盎然的青青绿叶形成古老与清新的强烈对比,更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

▲《疏影》(梅花,树高85cm)

文人树追求的是“一枝一叶见精神”,梅花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在寒冬绽开,傲霜斗雪,玉洁冰清,用以创作文人树,十分理想。

《疏影》是由数年前培育的一件梅花盆景改作而成的文人树。按照中国文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标准,改作时经过反复推敲,确定保留原有的主线,对其余枝条大刀阔斧,删繁就简。一株很普通的梅花小树,若以经济价值而论,可以说无足轻重,但当它经过人的取舍,赋予人的个性、情感和精神追求时,则可以带来无穷的乐趣。在《疏影》的改作过程中,我又一次深切地体会到这个道理。

▲《逸趣》(黑松,树高86cm)

《逸趣》素材很为普通,技法并无难度,作品也不够苍老,但其所想表现的就是中国文人画的那种恬淡、清雅、潇洒、飘逸的情怀,也可以说是轻描淡写,抒发逸气,聊以自娱。

▲《奔月》(真柏,树高85cm)

《奔月》是一件追求潇洒与飘逸的文人风格的作品。树木造型轻盈,有乘风而去的飞扬动势。当然,要显现出苍老的姿态尚需假以时日。

▲《荟萃》(真柏,树高115cm)

文人树一般以独干、双干为多,但也可同根多干或合栽。当然其中的每一株要求达到既可以单独成形,也可以合起来成林。多干式的文人树通常干数不宜太多,三、五株即可,并做到有主有次,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富有自然情趣。

《荟萃》是一件七干的文人树,在文人树中应该说是一个特例。

客观地讲,要将多干文人树盆景中每一干的个性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整体来看就可能会有不协调之处。但是,如果处理好了干与干之间的主次、聚散、参差、错落、争让等关系,并使其基本风格一致,也同样能创作出既多样、又统一的多干式文人树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干式文人树的创作对于作者的造型能力是一个挑战。

▲《出谷》(五针松,树高60cm)

▲《独秀》(五针松)

▲《风骨》(五针松)

▲《凝望》(黑松)

▲《雅集》(真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