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30岁前做对两件事,人脉会主动找上门来
曾国藩出生农民家庭,他30岁才进入官场,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到封侯拜相的位置上,是草根逆袭的典范,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没有任何背景的曾国藩,是如何成功的呢?这些,都和他善于积累人脉分不开。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人脉,并不会主动找上门来,但凡事都有技巧,从曾国藩的成功经验来看,30岁前作对两件事,人脉会主动找上门来。
第一件事:学一门独特的技能。
从曾国藩进入官场所结识的人来看,有一个关键人物,此人就是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两个权倾天下的大臣,一个是乾隆时期的和珅,一个就是道光时期的穆彰阿。
穆彰阿的名气虽然没有和珅大,当他在道光时期,确实是一个只手遮天的人物。正是如此,朝中很多人要获得升迁,都要找穆彰阿的门路。
正是如此,拜在他门下的人数不胜数,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曾国藩和穆彰阿认识的过程很简单,在会试的时候,由于穆彰阿是主考官,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规定,穆彰阿就是当届会试学子们的恩师了。
清朝时期,对老师非常尊重,曾国藩考中进士后,前往穆彰阿府中谢师的时候,靠一门独特的技能,得到穆彰阿赏识,成为穆彰阿万千弟子中的翘楚人物。
曾国藩的这项技能,就是鉴定古字画。在长沙读书的时候,曾国藩迷上了古字画,并跟随长沙一个古玩店的掌柜学习多年古字画鉴定技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凭借肉眼,快速鉴定出一幅古字画的真伪。

穆彰阿也十分爱好收藏古字画,但由于鉴定技术不过关,常常收到赝品,他见曾国藩有如此本领后,十分欣赏,只要获得一张古字画,都会让曾国藩去给他鉴定、把关。
最终,曾国藩靠这项技能,成了穆彰阿座下的首席大弟子。
有了穆彰阿这个人脉,曾国藩做什么事不成功呢?
第二件事:要有一个坚定的理想。
人到了30岁后,如何做事依旧没有恒心,想法很多,什么事情都想去干,那么,他很有可能会一事无成。
一事无成的人,周围的人都会看不起你,当然不会有好的人脉了。正是认识到了这样的错误,曾国藩30岁正式进入翰林院工作后,从王阳明心学中得到启示,也给自己立下一个理想,那就是成为“内圣外王”的人。
这个理想非常伟大,而要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做一个好官,并不断获得升迁,让自己的手中有一定的权力,好为大清江山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了心学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理想,有了目标,曾国藩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努力,目的性也非常强。而且,在理想的鞭策下,他还总结出一套官场上的升迁方法,让自己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做到正二品礼部侍郎的位置上,并成长为湘军统帅、两江总督,权倾天下,真正实现了他“内圣外王”的目标。
正是因为目标十分清晰,曾国藩在这个过程中,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比如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郭嵩焘等等,这些出色的人才,都成了他的人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