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神秘的“星辰之力”!| 考尔德和米罗的璀璨“星座”

“这或许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佩斯画廊总监马克·格里姆彻(Marc Glimcher)介绍说,“这些作品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

I. In Tempo D'un Menuetto Maria Yudina - Essential Beethoven Piano Masters

星辰之力。

用以形容某种强大神秘的力量,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改变他人,进而影响世界。

无法言说亦无法解释。

不知道在现场观看展览“星座”的人们是否感受到了这样一种力量。或许只有当时间远去,而我们慢慢想起时,才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跨越时间跨越距离,甚至展览场地都相距一英里。

然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

考尔德&米罗,“星座”,他们在纽约,遥望彼此,呼应世界。

展览海报

这是个有点特别的展览。展出了两位艺术家惊人相似的星空作品。

2017年4月,位于纽约的两家老牌画廊佩斯(Pace Gallery)和阿奎维拉(Acquavella Galleries)联袂呈现两位现代主义大师-胡安·米罗(Joan Miró)和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的“星座(Constellation)”主题展览,展览将把两位艺术家大致创作于同一时期的作品首次放置在一起。

Calder和Miró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名为Calder /Miró:Constellations的联合展览将一些令人惊讶的片断组合在一起。

胡安·米罗(1893-1983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亚历山大·考尔德(1898-1976年),美国著名雕塑家、艺术家,也是动态雕塑(Mobile Sculpture)的发明者。

在他们成长的年代,尽管米罗比考尔德年龄要大5岁,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情,以及对彼此艺术才华的欣赏。这一点,我们从以下这张合影就可以感受到:

Alexander Calder, left, and Joan Miró at the opening of a Calder retrospective in France in 1969. Credit 2017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17 Successió Miró, via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via ADAGP, Paris; Photograph by Jacques Robert

这样的展览搭配,源于米罗和考尔德间的永恒友谊,和二战后期他们在各自居住的欧洲和美洲分别创作的显著且互补的作品。“星座”的一部分是米罗创作于1942年至1945年的小幅纸上水粉画,总计22幅,外加一幅印刷品;另一部分则是考尔德大约创作于1943年的木制雕塑和活动雕塑,共计36件。

展览将展示两位艺术家几乎在同一时期使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材料并就同一概念进行的艺术探索。“这或许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佩斯画廊总监马克·格里姆彻(Marc Glimcher)介绍说,“这些作品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

他们的作品放一起时,是这样的:

太美太和谐了!

不论是从单个元素看还是整体看,都存在某种联系。

而关于对他们的友情描述,我们可以在下面这个视频中感受到:(英文,无字幕)

考尔德还创作过米罗的肖像:

Calder’s “Portrait for Joan Miró,” circa 1930, is made of wire. Credit Private Collection; 2017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Successió Miró, via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via ADAGP, Paris 2017

现在,相距一英里的两个画廊的访客可以分别体验“Calder / Miro:Constellations”,但不是同步。米罗对他画作的要求就是:按时间顺序挂在白墙上,职需要简单的画框。 Acquavella画廊尊重艺术家的要求.相比较起来,考尔德“星座”展示的作品就比米罗更宽松,佩斯补充了其他的作品,共有36件雕塑。

让我们分别来看看:

考尔德 

佩斯纽约

考尔德的“星座”系列是艺术家在1942 - 1950年间的艺术创作,那是由于战争造成金属稀缺的时期,而考尔德回到木材的创作。雕塑由各种由生物形态组成,有的漆成明亮的单色,并与钢丝相连,大部分“星座”都是小尺寸作品,只有18x15英寸(约46x38厘米)左右。

展览现场图:

部分展出作品:

想要体会下考尔德作品现场感的小伙伴可欣赏以下视频(2015,伦敦泰特现场):

1928年,米罗和考尔德曾在巴黎短暂会面。时年30岁的考尔德造访了35岁的米罗在蒙马特的工作室。显然,两位的作品在颜色和形态上的亲缘关系显而易见,但他们却很少谈论艺术,偶尔谈论起来也像喝酒聊天一般的随意;曾跟随作家海明威学习拳击的米罗欣然教导考尔德,而考尔德也传授米罗如何跳舞。

考尔德1938年回到了美国,两人仍维系着联系。二战后,米罗携家人搬迁至纽约,考尔德提供了很多帮助。然而,多年的私交和友谊并没有在两位艺术家各自的艺术创作中体现出来,据阿奎维拉画廊的代表埃莉诺·阿奎维拉(Eleanor Acquavella)介绍,“他们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并没有真正的交流,相反,两者的创作关系则是在作品完成之后”。

米罗

Acquavella画廊

米罗在1940年代初开始了他的“星座”系列。 这些精美的纸上作品有着惊人的美丽和乐观主义态度。Miro在整个系列中采用了相同的技术,使用油洗创造出一个纹理朦胧的背景,使他精心设计的图案能够在背景中突出。很多诸如星星,眼睛,新月形月亮和椭圆的元素,充满活力,所有元素都通过细黑线的交织网连接起来。这些作品以色彩和谐的形式,描绘出远离动乱和恐怖的个人小宇宙,他们的诗意标题暗示着逃脱和再生的主题。

这个特别的系列被认为是Miró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展览现场图:

部分作品:

“星座”不仅是艺术家在一致思考创造性和行动方面能力的惊人展现,而且还将艺术呈现做为一个可信赖的镜头,通过它了解一段历史。 而考尔德和米罗的作品联合在一起,是最有影响力的认知训练。

此次,两家充满活力的一流画廊联手合作,让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成为焦点。

“能够成功促成此次展览是我们最大的荣幸,没有什么能比在春天的纽约,将米罗和考尔德放在一起更好的事情了。”

佩斯画廊总监马克·格里姆彻(Marc Glimcher)说。

关于艺术家

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1898——1976

考尔德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劳顿的雕塑世家,是美国最受欢迎、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现代艺术家,是20世纪雕塑界重要的革新者之一。他以创作风格独特的'活动雕塑'和'静态雕塑'驰名于世。祖父亚历山大·米尔恩·考尔德(Alexander Milne Calder)、父亲亚历山大·斯特林·考尔德(Alexander Stirling Calder)皆为知名雕塑家。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