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凑谏睿宗谥故太子(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二)

(0)

相关推荐

  • 【转】谁说戏子无义?他剖心救主,挽救大唐

    武则天 大唐永昌元年(公元690年)九月,"圣母神皇"武则天废黜自己的第四子--唐睿宗李旦,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qu ...

  • 辛替否谏睿宗建观(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六)

    睿宗要为自己的两个女儿修建道观,右补阙辛替否上疏劝谏,他说:"自古以来,因君主无道而导致国破家亡的教训,实在是耳闻不如目睹,口说不如亲历.请允许臣根据陛下亲眼目睹的事实来阐明这个道理.太宗皇 ...

  • 韦凑论守西域策(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七)

    开元三年十一月丁酉(十九日),唐玄宗任命左羽林大将军郭虔瓘兼任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经略大使.郭虔瓘请求朝廷允许自己自行招募关中士卒一万人到安西以讨击胡人,并且要求由官府负责向这些人提供运输工具和做好的 ...

  • 宋璟谏中宗诛囚(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八)

    处士韦月将上书控告武三思和韦皇后通奸,日后必将谋乱叛逆.唐中宗看后勃然大怒,下令将韦月将斩首.黄门侍郎宋璟上奏要求中宗依法推问,中宗见有人反对,越发愤怒.他顾不上穿戴整齐,拖着便鞋走出洛阳宫的侧门,对 ...

  • 辛拾遗谏中宗宠女(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二)

    安乐公主(韦后幼女).长宁公主(韦后女)及韦皇后的妹妹郕国夫人.上官婕妤.上官婕妤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人,全都仗势专擅朝政,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请托授官 ...

  • 睿宗复立(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二)

    景云元年六月癸卯(二十三日),太平公主传达了少帝的旨意,要将皇位禅让给相王李旦,李旦坚辞不受. 政变主谋之一的刘幽求对宋王李成器.平王李隆基说:"相王在以前就曾当过皇帝,他接替帝位是万民所向 ...

  • 太子非长,不当立(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一)

    太平公主为人沉敏而富有权谋,武则天认为这个孩子很像自己,因而在众多的子女中对她格外偏爱,经常让她参与军国大事.在武则天时代,太平公主因为惧怕武则天的威严,不敢招势揽权.后来,张柬之等人诛杀张易之.张昌 ...

  • 王琚谏李隆基(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十一)

    当初,河内人王琚参预了王同皎等人谋杀武三思的谋划.事发后他亡命出逃,在江都以代他人抄书为生.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以后,王琚回到了长安,被任命为诸暨县主簿.上任前,王琚到东宫去拜谢太子李隆基.王琚走上殿廷之 ...

  • 来公敏谏止西巡(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十五)

    总章二年秋八月丁未朔(初一),唐高宗发诏令,准备于十月去凉州视察.当时陇右空虚,朝中大臣大多认为皇帝不宜巡幸该地.唐高宗知道后,于辛亥(初五)来到延福殿,召集五品以上官员进行训话,他说:"自 ...

  • 循吏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三)

    有个叫闾兴贵的宦官向长安令李朝隐请托,李朝隐将他逮捕入狱.唐睿宗听说这件事之后特意召见了李朝隐,睿宗对他说:"您作为京师万年县的县令,能够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卿为赤县令,能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