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猴混合胚胎首次培育成功
相关推荐
-
细胞间的“秘密战争”,人造器官能否跨越这个难关?
竞争,似乎是贯穿于生命演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主题. 早在1859年,达尔文就发表著作<物种起源>,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物竞天择",系统阐释了生物个体间存在竞争,能适应生活 ...
-
我们离科幻片中的「再生超能力」还有多远? (上)
拥有再生能力一直都令人神往,但似乎我们只能从一些科幻片中看到这些具有再生能力的角色,而实际在现实中,动物王国里也有许多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人类只是因进化丢掉了这些"能力",如果能够 ...
-
「人猿星球」走向现实?全球首个人猴「杂交」胚胎存活近20天!
来源:cell 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人猴「杂交」胚胎重大突破.干细胞领域知名教授Belmonte领导的中国团队发现人猴嵌合胚胎成功存活近20天,未来有望解决器官供给问题. 首例人猴 「 ...
-
全球首个人猴嵌合体诞生!为体外器官培育提供重要参考
近日,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和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季维智院士团队,谭韬.牛昱宇.代绍兴课题组与美国索尔克(Salk)研究所 Juan Carlos Izpisúa Bel ...
-
Cell重磅:中美科学家人猴 “杂交” 胚胎最新突破,存活将近20天
作者:ZS 编审:王新凯 排版:王落尘 2019 年,由西班牙科学家.美国索尔克生物科学研究所教授 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 领导的一个跨国研究团队声称,他们已将人类细 ...
-
胚胎实验,为什么要遵从14天原则?
2021年4月,一个中美联合团队在Cell发表论文,研究了人扩展多能干细胞在猴胚胎中的嵌合能力,首次培养出人-猴嵌合体胚胎.研究一经发表便引发争论,研究人员认为该研究对未来药物筛选,组织器官体外培养. ...
-
猪猴嵌合体在中国诞生,这代表什么,为何要进行异种嵌合体研究?
将大师兄和二师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猪猴合体动物,这一颇具科幻色彩的研究已经成真,世界上首例"猪猴嵌合体"在中国诞生了.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
-
[首藏作品](6310)人猴混合胚胎首次培育成功 未来的研究或引发更复杂伦理问题
人猴混合胚胎首次培育成功未来的研究或引发更复杂伦理问题科技日报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刘霞)中美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撰文称,他们制造出首个由人类细胞和猴子细胞共同组成的胚胎,这些 ...
-
科学家培育出人-猴混合胚胎引发巨大争议,这是个什么技术?
在古代神话中,我们都听说各种半人半兽的神物,比如说最著名的就是美人鱼的传说,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中国神话中流传女娲则是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或者西方神话中经常有人马的造型,马的身体上长出的不是马 ...
-
全球首个“人猴混合胚胎”诞生!专家预言:人类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名叫"奇美拉".这种动物长相怪异,它拥有狮子的头颅.山羊的身躯,而尾巴则是一条蟒蛇.奇美拉个性狂暴,喷出的火焰能烧毁整个村庄-- ▲奇美拉画像./ ...
-
首个“人-猴嵌合体”胚胎诞生!人猴嵌合,是生命的礼物,还是潘多拉魔盒?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名叫"奇美拉".这种动物长相怪异,它拥有狮子的头颅.山羊的身躯,而尾巴则是一条蟒蛇.奇美拉个性狂暴,喷出的火焰能烧毁整个村庄-- ▲奇美拉画像./ ...
-
人与猴融合胚胎成功,它的最终的结局如何?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是不是惊呆了,是的小编我也着实在大吃一惊,但这是事实,人类对于孕育的需求和渴望是非常好奇的.科学家们为了解决身体器官缺乏的问题,于是想到了以嵌合胚胎的方式将人跟猴融合胚胎,企图孕育出 ...
-
Cell|中国科学家们第一次创造了半人,半猴的胚胎
图 昆明理工大学季维智院士/ Matt Shiffler 提供 NPR报道,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创造了由人和猴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胚胎. 这项研究已在今天发表在<细胞>杂志 ...
-
“人-猴胚胎”会培养出人类大脑么?理论上,这很难说
央广网 2021/04/21 11:05 央广网北京4月2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国际顶级期刊<细胞>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来自中国昆明理工 ...
-
科学家造出“人猴胚胎”,这是魔幻剧情的开端吗?
2021-04-16 18:46 科学家造出"人猴胚胎",这是魔幻剧情的开端吗? 果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麦麦,编辑:luna,原文标题:&l ...
-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人工培育成功食用菌松乳菇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11-24 09:46 松乳菇菌根形态特征(解剖镜下观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本报讯(见习记者高雅丽)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