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

(0)

相关推荐

  • 简析隶书基本特征

    隶书是汉代艺术 的高峰,风格异彩纷呈,是书法史上的进步. 隶书的用笔特点是点画继承了篆书的曲线美,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形成了汉代文化的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与篆书.楷书相比.隶书在点画. ...

  • 飘逸的汉隶《石门颂》

    <石门颂>全称<汉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摩崖石刻,隶书.所谓摩崖,就是在山体上找一块比较平的石壁,或者人工凿成一块平整的石面,然后在这块石面上刻字.<石门颂>于东 ...

  • 《石门问道》——泰山学院2019级书法学专业访碑习作展

    看似点横撇捺 实则恢弘豁达 像大海无边 似宇宙无涯 世界上有哪国文字 能像汉字这样博大精深 春暖花开 艺术学院师生共学习 参观陕豫碑林 习作欣赏 陈志伟 心得体会:陕豫碑刻考察之旅见到了诸多摩崖石刻, ...

  • 包焕新:谈谈我的汉代隶书临摹感悟

    学习和传承隶书艺术 包焕新 隶书产生的时代可上溯到战国后期,秦代民间流传甚广,到了两汉成为正式通行文字,东汉是其成熟和兴盛时期.隶书是由篆书删繁就简,易圆为方,为适应文字书写快捷的需要而逐渐演化而来的 ...

  • 陈钝之:汉隶雁尾的形态与中实用笔

    <中国美术报> 第205期 美育 [东汉]曹全碑(局部) [东汉]张迁碑(局部) 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西汉的隶书结字和点画还带有篆书的痕迹,变篆书的圆笔为方笔,转折的圆转变为搭接或者延续篆 ...

  • 《石门颂》和其它汉隶的区别,别忽略了!

    导读:<石门颂>摩崖是汉隶之上品,用笔圆浑劲挺,体势纵逸多变,有"隶中草书"之誉.杨守敬评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

  • 深受石门颂影响,无名书法家写就的一代传世经典摩崖书法

    被康有为评为神品,影响一代书风的传世摩崖石刻 书法发展到了清代的时候,传统的"帖学"发展式微,千百年来人们开始传承的书法的主脉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怀疑,在康熙和乾隆皇帝喜欢赵孟頫. ...

  • 纯干货:千古草隶《石门颂》临习技法全解

    <石门颂>为东汉摩崖刻石,高三二七公分,广二五四公分,二二行,行三O或三一字不等.额题<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内容为司隶校尉杨孟文主持修复褒斜栈道事.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四八 ...

  • 萧娴临《石门颂》

    萧娴(1902-1997),字稚秋,号蜕阁.秋子,署枕琴室主,贵州省贵阳市人,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员,工诗文,善书画:萧娴幼承庭训,十三岁时就以丈二匹大字对联震惊广州.十五 ...

  • 何绍基 临《石门颂》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清代诗人.书法家. 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 道光进士,官编修,博览群书,于经.史.子学皆有著述,尤精小学. 书法尤著名于世.

  • 老先生在废纸上临帖,把《石门颂》写活了

    龚望 临<石门颂> 十三页 <石门颂>摩崖是汉隶之上品,用笔圆浑劲挺,体势纵逸多变,有"隶中草书"之誉.杨守敬评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 ...

  • 石门颂拓本(高清)

    艺无涯发布时间: 18-03-0612:32石門頌全文(参考)惟 靈定位,川澤服躬,澤有所注,川有所通,余谷之川,其澤南隆,八方所達,益域為充,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漢? ...

  • 老先生在废纸上临帖,把《石门颂》写活了!

    龚望 临<石门颂> 十三页 <石门颂>摩崖是汉隶之上品,用笔圆浑劲挺,体势纵逸多变,有"隶中草书"之誉.杨守敬评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 ...

  • 《生活之书》207、闲评《石门颂》,道通艺自通

    朋友丹辉在临写<石门颂>,并把自己临写的作品放到"小伙伴群",我看后说: 丹辉临<石门颂>,更飘逸一点为好.<石门颂>是汉碑里最有仙气.最自由活 ...

  • 《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为当代的隶书创作助力

    隶书是处于篆书和楷书之间的书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趣也随即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当下的隶书创作不能只单纯的依赖一家之法,而是要在此基础更多地从隶书发展更为早期的阶段中吸取精华,而以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