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校园霸凌(二)

不管是施暴者,还是受欺凌者,就像“自负”与“自卑”,是+A和-A,唯独没有A,这两者从根本上讲是没有自信。要想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真正的远离校园霸凌,唯有建立自信,拥有相对健全的人格!

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

幼儿在一岁左右的时候,会无意识的第一次“出手”,这时父母会非常紧张,惊呼“你怎么会打人了?!”,“标签”就这样很自然的贴了上去。在幼小孩子的心里,只是他们表达自己意愿的方式而已,有可能是友好的表达,也有可能不是。在这个时期,父母不是急于“贴标签”,而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想要表示友好和小朋友握握手,想要表达不满就说我不开心。

我见到过一位老人带孩子,只要在人群里,就会告诉大家,我的孩子爱打人,你们都离我们远点,这个孩子五年期间真的就攻击性很强,每次都会和小朋友打架。后来经过矫正走向正常。在“贴标签”的同时,也孤立了孩子,更切断了他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样的举动无论是作为施暴者还是受欺凌者,认知首先已经朝向了不如意的结果。


敢于表达自己

学会如何表达自己,敢于表达自己也是一种能力。幼儿园时期,孩子就可能遇到人生中的第一场矛盾,假如孩子被打,被欺凌,作为家长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应对。首先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情况,要让孩子敢于表达,比如我不喜欢你这样子对我,我很生气,如果对方不听,依然是如此,就可以比第一次声音大一些告诉对方,我警告你,不要这样对我,下次我就会出手了,说的同时做好准备姿势。如果这时候对方依然没有停止自己的行为,那么就可以告诉孩子直接出手了,当然父母得告诉孩子,出手打哪里。

一个没有反抗过的孩子,你让他直接打回去,其实他没有这个能力,所以需要家长在家经常按照上面所描述的情景陪孩子一起玩这样的游戏,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才能有这样的能力。

打架也要有一种判断能力,如果对方相对于自己就是泰森,最好还是要躲开,更好的是化解成为朋友。

允许孩子犯错

欺凌事件发生的时候,很多孩子根本就不会选择第一时间告诉家长,为什么?告诉家长有可能只会得到一顿骂、指责,或者简单粗暴的“建议”,你怎么不打回去?!在孩子眼里像打翻东西、弄坏玩具、弄丢文具等等这样的错误都会招来一顿批评或者责骂,像欺凌这样的事件孩子更加不敢告诉家长。犯错是成长中的必经之路,谁有没有犯过错?允许孩子犯错,是孩子建立自信,人格走向健全的一部分。

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在暴力下生长的孩子自然学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长期忙于工作,不关注孩子的家庭,孩子便与电子产品为伍,他看的什么,听的什么,学的什么,父母全然不知。

家庭和谐温暖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只有肥沃的土地才可以长出参天大树。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

多陪伴孩子玩游戏,多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他喜欢的工作,陪伴孩子读书。和孩子朋友般一起嬉笑玩乐,能做到这些,孩子的自信浑然天成!


人际关系

被欺凌的孩子常常是没有什么朋友的。人际关系与“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敢于表达自己”,“允许孩子犯错”,“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上述四种能力,父母可以做到,孩子交朋友将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研究表明一个有朋友的孩子成年之后得心理疾病的机率较没有朋友的孩子将大大降低。

关于如何交朋友,我们可以参照一个故事《鸡鸣狗盗》,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对待少数人的态度

被欺负的孩子原则上属于少数人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有机会成为少数人群。想要真正的远离校园霸凌,即便我们的孩子是旁观者,也不是最好的角色,我们也不能保证他某一天不会成为某个群体。作为父母要教会孩子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少数人群。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不一样,他们只是与众不同而已,我们要尊重每一人。对此类事件有个合适的认知,才是一个人立场坚定的定海神针!

鼓励,欣赏、肯定孩子

孩子的自信与生俱来!如果没有了,问问我们自己做父母的!作为父母,唯有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让我们真正去懂得,去爱我们的孩子。

孩子的自信在父母长期的否定、指责中死掉一大半,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中在死掉一批,遇到挫折死一批,几乎所剩无几。一个人的自信是内置体系,内置体系是父母建立的,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建立自己的内在认知体系。外因永远不是摧毁一个人的重要原因。

关于如何恰当的去欣赏、肯定孩子,从而建立自信,请参照文章《斯坦福实验:“表扬”与“鼓励”的差别有多大》。

作为父母我们不想孩子是施暴者,也不想是被欺凌者,即便是旁观者也不是很妥当,那么拥有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是远离校园暴力的根本,以上几种能力,父母如果拥有,那么孩子拥有不是什么难事!远离校园暴力,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父母学堂】为“爱”找到归宿,为“情”开一道法门!“爱”是大爱无疆的爱,“情”是万物有情的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