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4
相关推荐
-
经方:半夏麻黄丸(胃动悸、肺寒实)
半夏麻黄丸 [原文] 半夏 麻黄等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时机] 1.胃的 ...
-
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四)
我们在治疗痛风或者是一般性的风湿的时候,手上游走的风湿,经方里有一个很有名的甘草附子汤,桂枝20克,白术12克,炮附子12克,炙甘草12克,如果病人会抽筋,炙甘草可以用到20克或者是25克都没问题,抽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一)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刚痉葛根汤
[原文]太阳病,无汗,小便反少,气上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芍药各二两.麻黄三两,去节.生姜三两.桂枝.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三升去 ...
-
经方补:排脓散/排脓汤(胃化脓/肺化脓)
排脓散/排脓汤 [原文]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二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
-
经方:桂枝二越婢一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桂枝二越婢一汤 [原文]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六)
石膏称为白虎因为他是白色的,麻黄称为青龙,因为他是青色的,很多人认为麻黄是发汗用的,实际上,在少阴证上也会用到麻黄,桂枝麻黄这两位药从太阳一直用到厥阴,所以,麻黄不一定是只有发汗,关键是看你用在什么地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重温经典《金匮要略》提高临床疗效(三)
重温经典<金匮要略>提高临床疗效(三) 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 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 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
-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喉炎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喉炎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厚朴10克 半夏10克 茯苓10克 生姜10克 苏叶5克 用方心得: 本方是治疗慢性咽喉炎的祖方,出自&l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五)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 杏仁 甘草 主治:胸痹,饮阻气滞证.症见胸中气塞,短气. 橘皮汤 橘皮 生姜 主治:哕逆,胃寒气逆证.症见干呕,哕逆,兼见手足厥冷. 橘皮枳实生姜汤 橘皮 枳实 生姜 主治:胸痹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四)
苓桂术甘汤 茯苓 白术 桂枝 甘草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茯苓 甘草 细辛 五味子 干姜 半夏 主治:肺寒留饮,咳嗽 ...
-
医圣张仲景经典名方《金匮要略》缓解早泄,你知道吗?
男人早泄出现了性功能问题,大多数是肾气虚,固涩力太差,引起见色倒戈,望门而泻的情况.而这种补肾气增加固涩力首选肾气丸.肾气丸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此方剂具有填精益髓,温补肾阳补益肾气的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二)
大青龙汤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 主治:水气留于皮肤下之溢饮 射干麻黄汤 射干 麻黄 生姜 细辛 紫菀 款冬花 五味子 大枣 半夏 主治: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一)
人参汤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主治:久病中阳不足,汤剂不仅可用于治疗中阳不足,也可用于治疗上焦阳气不振. 小半夏汤 半夏 生姜 主治:恶心呕吐.口不渴,或口多清涎,或咳嗽痰多质稀.胸膈胀满,心以下有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三)
半夏麻黄丸 半夏 麻黄 主治:心下悸,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咳唾清痰.涎沫,舌质淡,苔白,脉浮滑. 白术散 白术 川芎 薯椒 牡蛎 主治:脾胃寒湿证,妊娠养胎,腹痛,腹胀,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 当 ...
-
蜀漆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8.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傅抱石 观瀑图 局部 蜀漆散 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这一条过于简单了.疟多寒者,怎么叫作牡疟呢? 这个牡,指阳性为之牡,多寒怎么到了阳性呢?这个指的心脏说的.这个心脏,心属火啊,火属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