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当天,高速公路上,我差点害死自己和家人!

点击上方车市漫谈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驾龄的前法治新闻记者,看多了交通事故,老湿向来自诩驾车安全意识属于非常良好的那种。

哪怕是在十几年前,老湿年少轻狂,而查酒驾也没现在这么严格的时候,也是秉承“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原则。

开车这么多年,也曾多次一个人一包烟一杯茶,开上几百上千公里,从来都是上车就兴奋,下车才休息。一直认为疲劳驾驶这个词与我无关。

可就在前天,也就是元旦当天,老湿因为太过自信,差点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时车上还有我的妻女,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后怕不已。

12月31日,我带着妻女和几个朋友家庭一起去南京郊区的慢城度过一个温馨的跨年夜,晚上睡得很晚,1月1日下午回程行驶在机场高速上,阳光灿烂,路上的车很少,妻女也因为疲惫坐在车后排睡着了。

我关掉音乐,迎着暖暖的阳光,耳边只有微小的风噪声。几分钟后

我开始觉得浑身没劲,两个眼皮也开始打架。当机立断掏出一瓶红牛,一口气喝光后庆幸自己早有准备。

可红牛也没有用几分钟,慢慢得,我还是觉得精神萎靡不振,咬嘴唇咬手指,什么都没用。就在那短短几秒钟,我整个人都没有了意识。

现在我已经分不清,是我听见了那一声刺耳的声音醒了过来,还是我醒过来才听见那一声刺耳的声音。声音听起来就像是树枝挂过车身的声音,我睁开眼,发现车头向外,整个车身已经距离高速公路的中央隔离带非常非常近,近到可以套用王家卫或者是周星驰的电影台词。

我立即向右拉了一把方向盘,汽车驶上正规,这个时候我才发觉自己一身冷汗,妻子在后排座被车辆的大幅摆动摇醒了,迷迷糊糊问我:“你打瞌睡了?”我强自镇定说:“没有”。妻子哦了一声又睡了。

回到家后我才发现,车辆左后翼子板上一道擦痕,已经看得到底漆。

如果,我当时没有听到那声树枝刮过车身的声音,或者我当时反应慢上哪怕一秒钟……

我不敢想下去。

今天是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老湿也把这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真实案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疲劳驾驶并不比酒后驾驶危险小。

疲劳驾驶丨都知道,大多不以为然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2016年7月,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公布了一项数据,午间(12:00——14:00)和夜间(24:00——04:00)事故多发,这两个时段发生的死亡事故占死亡事故总数的32%。据分析,这两个时段发生的事故大多与疲劳驾驶有关。

主动预防疲劳驾驶

预防驾驶疲劳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最有效途径,当已经感到疲劳再去改善,就不如做好预防效果更好。

预防驾驶疲劳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3.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4.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

5.防止带病驾车。人在患病时体力下降,精力差,易疲劳。即使看起来是小病,像头痛、感冒、肠炎等,身体各方面也会有许多变化,可不同程度地影响驾驶技能的正常发挥。

6.开车时,也不要听节奏太过强烈或太缓慢的歌曲,开车前也要慎重用药,某些抗过敏药和清热解毒的药品含有催眠的成分,服药后容易让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如果身体不适并已服药,那么就应该避免开车。

此外,午后的13时至16时,凌晨2时至6时人的生物节律都处于低潮,大脑更易转入休息状态,容易出现疲劳驾驶。

缓解疲劳驾驶的方法

当开始感到困倦时,切忌继续驾驶车辆,应迅速停车,采取有效措施,适时的减轻和改善疲劳程度,恢复清醒。 减轻和改善疲劳,可采取以下方法:

1.用清凉空气或冷水刺激面部;

2.喝一杯热茶或热咖啡或吃、喝一些酸或辣的刺激事物;

3.停车到驾驶室外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进行刺激,促使精神兴奋;

4.收听轻音乐或将音响适当调大,促使精神兴奋;

5.作弯腰动作,进行深呼吸,使大脑尽快得到氧气和血液补充,促使大脑兴奋;

6.用双手以适当的力度拍打头部,疏通头部经络和血管,加快人体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大脑兴奋。

当然,以上方法只能是暂时的缓解疲劳驾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疲劳,唯有睡眠才是缓解疲劳和恢复清醒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老湿亲测,红牛不是万能药,红牛不是万能药,红牛不是万能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目前已有的缓解疲劳驾驶的方法

1、耳挂式警报器!功能简单,低头就报警,首先打瞌睡不一定就低头,而且等低头才报警已经很迟了。

2、喝咖啡或喷兴奋药到嘴巴里,这个只有短时间的效果,且一旦过了时间人更疲惫。

3、手表式警报器和眼镜式警报器。手表式利用脉搏的跳动来估测人是否疲劳,不能解决突然睡着的问题。眼镜式则是强迫带一幅厚重的眼镜来判断眨眼频率,基本上许多人都不适应,而且眨眼频率和疲劳没有直接关系。

4、方向盘触摸式警报器。利用在方向盘上安装一些传感器来感知驾驶员是否握住方向盘,这和疲劳其实也没有直接关系,有些人睡着了你还难从他手里取下东西,等人松弛了才报警也已经晚了,并且有安装传感器会使方向盘操作不方便。

5、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应该说这是目前运用比较多的,而且技术比较成熟的产品。这套系统有多种预警方式,例如检测与前车距离的车距监测及预警:系统不间断地监测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并根据与前方车辆的接近程度提供三种级别的车距监测警报;车道偏离报警系统,在转向灯没有打开的情况下,车辆穿过各种车道线前约0.5秒系统产生越线警报,警报方式有声音、方向盘及驾驶座抖动,但由于中国车主经常超车,不打灯并线,压线行驶,所以存在误报的情况。而有些车主因为警报声音过响会选择强制关闭系统,或者调小警报声音,而方向盘或者座椅抖动也会经常被忽略,此外误报一多,驾驶员听习惯后,在关键时刻也就不敏感了。

说了那么多,其实老湿就是希望大家能在开车的时候小心再小心,千万不要把自己想成是超人,你没那么牛逼,也多想想你的家人!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则新闻:

视频在此

请不要铸成大错,才悔不当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