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驹专栏|胡希恕先生:患病机体之所以有六经八纲一般的规律反应,主要原因是?
相关推荐
-
浅识三二四三法则
近来反复聆听了彭鸿杨师兄创立的"三二四三"法则,受益匪浅.简单谈谈个人对这个法则的理解. 重庆的彭鸿杨先生是胡希恕教授经方理论体系中优秀的第三代传人.在其反复千百遍研读胡老的< ...
-
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什么?
本订阅号2020.9.22文章<彭鸿杨:寒热可以定阴阳,却不能概说阴阳>引起了大家的讨论.阴阳其实很重要,征得马家驹老师同意,把马家驹老师讲课的部分内容节选发布在这里,供大家学习讨论. 六 ...
-
《左手伤寒右手温病》之经方医案一则
经方医案一则 李某,男,78岁,2017.02. 27初诊:既往史:间质性肺病病史,在外院服用中药治疗后因汗多而就诊.自诉近一周来活动后.饮热水后汗出明显,汗出后恶风恶寒.上腭干,喜饮热水.一侧鼻孔有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326、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历代注家对厥阴病争议很大,根本原因是没有六经整体观念,不知半表半里为何物,不明厥阴在气机升降出入运行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及发挥的功用. 帝曰:"厥阴者何?"岐伯曰:& ...
-
胡希恕先生:患病机体之所以有六经八纲一般的规律反应,主要原因是?
作者:马家驹 昨日的一篇文章<拨开迷雾:中医治病不是靠哲学,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辨证>涉及了阴证.阳证,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我们看看胡希恕先生的原话 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中,胡希 ...
-
患病机体之所以有六经八纲一般的规律反应,主要原因是什么?
胡希恕经方医学的核心特点是什么呢?仅提出我个人看法,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1.明确指出伤寒论代表的经方医学体系不同与内经代表的医经体系. 因此不能用内经的理论来解释伤寒,所以胡希恕先生强调要始 ...
-
除去表证和里证,还会有什么?胡希恕告诉你原创: 马家驹
小编导读 临床按照六经诊病,以病位来分,有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其中半表半里证包括少阳病和厥阴病.表证.里证易判,那半表半里证如何诊断呢?我们总是习惯对应伤寒少阳病.厥阴病的条文来分析判断,但若遇病 ...
-
王艳||读马家驹老师《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入门讲记》感悟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为人与治学的至境,学医先"尊德性",后"道问学"而通医理.<讲记>读来 ...
-
经方大家胡希恕用小柴胡汤治疗嗜卧高热原创: 马培峰
经方大家胡希恕用小柴胡汤治疗嗜卧高热 原创: 沧州二院 马培锋 经方大家胡希恕读<伤寒论>后用小柴胡汤治疗嗜卧高热,其核心是什么? 个人学习后提炼的核心要点: 1.本条方证临床最常见(作为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顺应机体良能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在<伤寒论>厥阴篇里头,有个厥利呕哕,跟这差不多,呕吐哕下利在这儿列到杂病里,在<伤寒论>里那也不是治杂病嘛,怎么能是厥阴病呢?! 而且文字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蜀漆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8.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傅抱石 观瀑图 局部 蜀漆散 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这一条过于简单了.疟多寒者,怎么叫作牡疟呢? 这个牡,指阳性为之牡,多寒怎么到了阳性呢?这个指的心脏说的.这个心脏,心属火啊,火属于心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3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