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玉忠:为何说“中国历史大有胡气”?

(0)

相关推荐

  • 「溯源甘肃」甘肃远古文化的文明印记

    [溯源甘肃] 甘肃远古文化的文明印记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雍际春 在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中,甘肃所在的泾渭上游和甘青高原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从陇东华池县赵家岔.辛家沟和泾川大岭上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的出土, ...

  • 三星堆青铜器这么火

    在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学家们不仅发掘出了大量的黄金制品,还发掘出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黄河流域的青铜器制品相比,这里的青铜器在题材上更为奇特,比如:纵目面具.青铜神树等,而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则更多的是礼器 ...

  • 三星堆没有那么神秘

    社会媒体都把三星堆神秘化,割普通人智商税的韭菜.春节前专门去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看了看,对其了解进一步清晰. 一.三星堆古蜀人的老祖宗就是中国人 首先说创造三星堆的古蜀人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外星人或者西 ...

  • 翟玉忠:夏商周三代政教——人类文明的超新星爆发

    海洋和草原是天然的古代高速路,文明交往的通衢.正是通过海洋和草原,不同族群得以在过去数万年里建立起复杂的有机联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史得以展开. 草原和海洋不适宜农业定居生活,却适合旅行和运输 ...

  • 古羌的意义重大:一定要放开胸怀看华夏文化与文明

    根据最新科考已知,3-4万年西藏高原已有古人类生活的遗留物(如藏北尼阿底).至少1.5万年前左右的伏羲氏时期(也就是今祁连山以南成徽盆地区域),华夏古人类大都生存在高原高山地带(也就是古中国大昆仑区域 ...

  • 三星堆探源

    三星堆探源(上) 讲座内容: 一.巴蜀文化的分期 二.蜀是夏文明的子宫 三.三星堆的最大特征 寇方墀老师: 今天是2019年9月14日,农历八月十六,昨天刚刚过了中秋.我们昨天有一天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 ...

  • 为何三星堆文化独具特色 看着与中原文化相差大

    三星堆又双叒叕上新了!2021年3月,考古人员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6座祭祀坑,出土了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文物,总数超过500件.开盲盒,上热搜,三星堆一夜爆红.全社会为考古打call ...

  • 翟玉忠:改造我们的中国观和世界观

    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山东曲阜. 一位老人开始了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远征. 此去故国,孔子要用生命去实践他重回王道,平治天下的理想--这是怎样伟大的雄心壮志啊.他不像21世纪的学人那样,在温室 ...

  • 翟玉忠:被遗忘的东方航海族群

    近代以前,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人们展现了惊人的航海能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的最早考古遗存距今约四万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五万年前的考古遗存.这些证据表明,人类在四五万年前就有了相当程度的 ...

  • 翟玉忠:被遗忘的东方航海族群——南岛语族

    近代以前,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人们展现了惊人的航海能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的最早考古遗存距今约四万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五万年前的考古遗存.这些证据表明,人类在四五万年前就有了相当程度的 ...

  • 翟玉忠:夏商周三代政教

    海洋和草原是天然的古代高速路,文明交往的通衢.正是通过海洋和草原,不同族群得以在过去数万年里建立起复杂的有机联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史得以展开. 草原和海洋不适宜农业定居生活,却适合旅行和运输 ...

  • 翟玉忠:南师一生,一言以蔽之——栖栖一代中!

    每每读南师的书,或与台湾.大陆的朋友谈南师旧事,总感慨南老师一生之不易. 在欧风美雨,国运飘摇之际,南师比任何人都清楚:大道智慧.文化命脉乃家国复兴的基础.所以,他逆时代之大潮,毅然肩负起了复兴中国文 ...

  • 翟玉忠:古希腊文化深受西亚和埃及文化影响

    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人已经航行在地中海东岸至亚丁湾的广大地区,他们用金子.粮食或牛换取药材.纺织品和瑰宝.公元前2600年时,埃及的水手们定期航行到黎凡特,运回雪松等货物.   公元前二千纪末叶 ...

  • 翟玉忠:站在青藏高原才能看清东西方文明大分野

    何谓西方?何谓东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深陷欧洲中心主义陷阱不能自拔.   英语中"东方"一词Orient,来源于拉丁语Oriens,意思是"升起",指太阳升起的 ...

  • 翟玉忠先生的《国富策》让那些“大师们”心愧!

    编者按:2018年11月,翟玉忠先生<国富策>(修订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2010年1月,<国富策: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及其三十六计>初版问世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韩国Th ...

  • 翟玉忠:千古圣贤仍在,大道几时通(答仲大军先生)

    北京知名学者仲大军先生古道热肠,多年来乐于提携后学.   最近,仲先生给我留言,谈及儒家与法家,及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感念先辈学者教之谆谆 ,嘱之殷殷,做此文,向仲老师汇报.仲老师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