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蹻为病

秦越人《难经》曰:阴络者,阴蹻之络。阳络者,阳蹻之络。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

  王叔和《脉经》曰:阴蹻脉急,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阳蹻脉急,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

  又曰:寸口脉前部左右弹者,阳蹻也。动苦腰背痛,又为癫痫僵仆羊鸣,恶风偏枯,痹身体强。又曰:微涩为风痫,并取阳蹻在外踝上三寸,直绝骨是穴,附阳穴也。又曰: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蹻也,动苦癫痫寒热,皮肤淫痹,又为少腹痛,里急,腰及髋窌下相连,阴中痛,男子阴疝,女子漏下不止。髋,髀骨也。窌,腰下穴也。  又曰:癫痫瘈瘲,不知所苦,两蹻之下,男阳女阴。

  张洁古曰:蹻者,捷疾也。二脉起于足,使人蹻捷也。阳蹻在肌肉之上,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故名为阳蹻之络。阴蹻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通贯五脏,主持诸里,故名为阴蹻之络。阴蹻为病,阴急则阴厥胫直,五络不通,表和里病。阳蹻为病,阳急则狂走目不昧,表病里和。阴病则热,可灸照海,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足少阳之合也,筋病治此。阳病则寒,可针风池府风府在顶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督脉、太阳、阳维之会也。又曰:在阳表者,当汗之。在阴里者当下之。又曰:癫痫昼发灸阳蹻。夜发灸阴蹻。

  《素问腰痛论》曰:腰痛不可举者,申脉仆参举之,太阳之穴,阳蹻之本也。又曰: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王启玄云:足太阳之脉,循腰下会于后阴,故曰“会阴”直阳之脉,挟脊下行,贯臀至腘循,腨过外踝之后条直而行者,故曰直阳之脉也,蹻为阳蹻所生,申脉穴也,蹻上郄下,乃承筋穴也。即腨中央如外陷者中也,太阳脉气所发,禁针刺也,但视其两腨中央有血络盛满者,乃刺之出血。

  又曰: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阴膺,目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三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王启玄云:阴蹻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循阴股入阴,而循腹入胸里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内廉,属目内眦。会于太阳、阳蹻而上行,故病状如此,内筋即阴蹻之郄交信穴也。

  《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即中脉也。左刺右,右刺左,如人行十里顷而已。

  《灵枢经》曰: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蹻交信穴也。  又曰:风痉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若中有寒邪,取阴蹻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李濒湖曰:足太阳,京骨穴也。在足外侧小指本节后大骨下,赤白际陷中,针三分,灸七壮。腘中,委中穴也,在曲膝后横文中针三分,阴蹻取交信穴,见前三毛大敦穴也,在足大指外侧三毛中,肝脉之井也,针三分,灸三壮,血络者,视其处有络脉盛满者,出其血也。

  又曰: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热厥取足太阳、少阳。

  《甲乙经》曰:人病目闭不得视者,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蹻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病目不得瞑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

  《灵枢经》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其悍气之慓疾,而先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焉。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治当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己通,其卧立至,其方用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至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久者三饮而已。

  李濒湖云:《灵柩经》有云,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寒则筋急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又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营卫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人气血衰,气道涩,卫气内伐,故昼不精而夜不瞑。又云,多卧者,肠胃大而皮肤涩,分肉不解,卫气行迟故也。张子和云:思气所至为不眠,为嗜卧。巢元方云:脾病困倦而嗜卧,胆病多烦而不眠,王叔和《脉经》云:水流夜疾有声者,土休故也,人亦应之。人夜卧则脾不动摇,脉为之数疾也。一云脾之候在睑,睑动则知脾能消化也,脾病则睑涩嗜卧矣。数说皆论目闭目不瞑,虽不言及二蹻,盖亦不离乎阴阳、营卫、虚实之理,可互考者也。

(0)

相关推荐

  •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上)

    吴德泰茶庄 用1000天同修 <黄帝内经> 本期分享内容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 kāo 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 ...

  • 二维为病

    越人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畜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起于诸阴之交.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又曰: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 ...

  • 十二种女科病验方

    上海沈氏女科善治妇科病,自明代起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十二种妇女常见病有独到见解,独创治法,独特用药,现录效方,冀传后世. 胎动不安:补肾先滋阴 胎动不安跟肾气衰损的关系最为密切.肾气充盈,胎气必 ...

  • 自我按摩二十种小病悄悄好

    每一种病症都有其对应的破解之道,就像我们平时说的,万物相生相克也是这个道理.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每一种不痛快之处,都能够找到痛快破解的方法.今天小编就要来偷偷指出几个有用的穴位,帮助破解一些常见的小麻烦, ...

  • 二陈汤 逍遥汤 六味地黄汤治疗高血压二类型高低病

    二陈汤 逍遥汤 加减六味地黄汤,治疗心脑肝肾功能失调痰湿瘀障碍与高血压病. 治病求本:疾病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应善于表现中透过现象,找出疾病的本质或病理阶段特色入手施治. 一.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 ...

  • 小柴胡汤除了治感冒,还能治二十种多种病!

    一.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是外感风热而引起的常见病,外感风寒如果失治误治,也可入里化热,邪走少阳,则可形成小柴胡汤证,这时,小柴胡冲剂就可以派上用场,而且疗效很好.    症状:口苦口干,咽喉干燥疼 ...

  • ​十二经脏腑病候针灸治要  单志华

    导 语 我最初的针灸临证,父亲单玉堂先生就是依照十二经脏腑病候的基本配穴指点给我,就这样开始入门的.这篇针灸治要,取穴安全有效,治疗范围包括十二经脉脏腑最常见的病症,甚至还包括某些急症的即时处理.全文 ...

  • 疑病多郁,二、难病多毒,三、怪病多痰,四、久病多瘀,五急为风火

    摘要: 疑病多郁是指在患者所诉症状繁杂多端,疑似难辨之际,当着重从郁入手.郁有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之分,但在疑难杂症中以气郁最为常见.因六郁以气郁为基础,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从临床上看, ...

  • ​阴蹻脉、阳蹻脉病证

    本证是阴蹻脉.阳蹻脉及相关脏腑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腿腹肌削,痿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嗜睡或失眠,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病机分析:阴蹻脉.阳蹻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 ...

  • 二阳之病发心脾

    胃病的心脾症状 二阳之病发心脾 女子不月,有不得隐曲 二阳,有两解: 一是指,阳明胃经 说胃有病发于心脾二经 这样女子就会不来月经 有难以启齿的隐私病痛 二是指,少阳,阳明二经 说胃胆二经有病发于心脾 ...